□钱国宏
“冻鱼”,是贵州省榕江侗族的一种年味传统美食,也是他们祭祀祖先不可或缺的祭品。如今,这道风味美食又成了吸引外地游客、食客的一个因子,据说当地政府近年专门设立了“冻鱼节”,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民俗旅游。
侗寨,依山傍水,因此,寨寨有养鱼的习惯。侗族同胞养的鱼,都是在自家的水田里放养,接近野生状态,属于“绿色鱼”;鱼的排泄物又催肥了田中的禾稻,所以,鱼与稻形成自然的共生关系。
侗乡人在水田内养的鱼,品种大多是鲤鱼和鲫鱼。每当春节来临,侗家人便去自家过冬的水田里,用一种特殊的捕具——敞口扣筐去捕捞当年生的鲤鱼和鲫鱼。把鲜鱼捕来后,先放在清水中漂半天,期间换两次清水,目的是为了清鱼腹,去泥土味。然后将鲜鱼去鳞、剖腹、去胆,洗净,沥干水后,整条鱼(不切块)投入冷水锅中。锅中加适量的盐、味精、花椒、大蒜、生姜等调料,而后灶下加火。
制作“冻鱼”的整个程序分“三煮一晾”,即煮三次后,晾凉即成。
第一煮是锅中放入鱼和调料后,先把锅中的汤煮沸,直到煮到汤水渐成乳白色。汤水渐白时,即可取出自家早已制作好的酸辣椒、豆腐、黄豆等,一并投入锅中,再煮十几分钟,使酸辣椒中的酸味和豆腐、黄豆中的营养充分渗入到鱼肉和汤水中。此为二煮。二煮过后,用剪子往锅中剪入侗家村寨附近山上特有的几种野菜——鱼蓼、水芹菜等菜段,然后盖上锅盖再煮,此为三煮。鱼蓼、水芹菜既有“增味”的作用,又有“添香”的功能。这次煮出的的汤,就是侗家有名的“酸鱼汤”。把煮好的鱼、汤盛到容器内,放在阴凉处冷却,或是放到冰箱里冷冻。一夜过后,容器中的汤汁和整鱼便结成了冻状,味道鲜美、可口开胃的“冻鱼”便做成了——此为一晾。
做得的冻鱼,既美观又美味,红绿黄白灰,五色相间,融为一体,令人顿生食欲。尤其是酸鱼汤凝成的冻儿,颤微微,绵嘟嘟,颜色既红且棕,透着精致与朴实。舀一块放在嘴里,瞬间便融化了,舌尖上顿时掠过一股浓郁的复合味道:酸、辣、咸、香、麻……让人不忍急急地吞下。冻儿如此令人馋涎欲流,鱼肉也令人回味无穷,唇齿留香——那鱼,浸入了多种调料的味道,吃起来使味蕾极富诗情!
关于“冻鱼”的来历,在侗乡有两种传说。一种说法是:傣寨英雄石大力率兵出征久而未归,族人煮鱼接风却忧愁煮鱼无法久放,天神闻讯后,即令天气变冷,让鱼冻结,待石大力凯旋后依然能吃到鲜美的煮鱼,“冻鱼”于是诞生了。另一种说法是:侗族先人在迁徙过程中,以讨饭为生。某日讨来米饭和鱼,冻了一宿后再吃,感觉味道特别鲜美,于是就“发明”了“冻鱼”。
入乡随俗,去侗乡吃冻鱼,吃的是菜,品的是情,感受的是侗家人对民族饮食文化的尊崇。
新闻推荐
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清和。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清和3日透露,我国“2.0版”快速磁浮列车正处在紧张的试制组装阶段,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