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郭兰英创造性演绎,《妇女自由歌》《夫妻识字》《翻身道情》《北风吹》《恨是高山仇是海》《清粼粼的水来蓝盈盈的天》《我的祖国》《南泥湾》《人说山西好风光》《八月十五月儿明》等歌曲成了经典,成了70年新中国有声的历史。
郭兰英参加了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革命了,到了老解放区,但她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于是,学习文化,就从学写自己的名字开始。
“喜儿开门! ”这是《白毛女》中杨白劳的一句简单的台词,但到了郭兰英嘴里,立刻成了:“喜儿开蒙! ”伙伴们见了她,专门打趣:“喜儿开蒙! ”
文工团的伙伴就笑话郭兰英,前后鼻音不分。大量的前后鼻音的问题,郭兰英意识到了,就努力改起。学戏,她本身有非常好的语言天赋。但一个字一个字改,并不是容易的事情。郭兰英回忆说:可吃了苦了,人家都瞧不起。一开始参加革命,大伙都笑我说话,我是杂的很,又有平遥话,又有汾阳话,又有太原话,还有张家口话。在张家口两年,后来参加革命,乱七八糟的,人家说你怎么一会一变,怎么回事啊?我自己都不觉得。最后就统一,统一到普通话。
70多年的艺术实践,郭兰英歌声最魅人的地方是 “味儿”,“味儿”是哪里来的?有人说,长年浸淫于山西戏曲环境,郭兰英的嗓子有了某种 “基因记忆”,从而形成了发什么音“最舒服”的感觉。她的喉舌形成了对“味儿”的潜在判断力,即使她本人愿意学习某种新东西,或者去模仿另外一种声音,但是,这些声音从她的嗓子里出来的时候,她的“喉舌”进行了一次过滤,依旧会回到“郭兰英的味儿”上去。不是说郭兰英没有学习能力,而是她具有一种超能:把天下味儿,变成“我的味儿”。 刘红庆
新闻推荐
电视剧《启航》作为一部正面表现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主旋律作品,其最成功之处在于推出了一个成功的新时代领导干部艺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