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浙江经验的过程中,四川文旅发展应该注意什么?日前,记者对话浙江大学旅游与休闲研究院旅游规划与设计中心副主任孙以栋、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陈乾康教授。,政府做好顶层设计企业发挥市场效应。
□本报记者 杨艺茂
市场化运作不仅仅是企业参与
记者:浙江文旅项目市场化运作的样本多,四川文旅发展应从哪些方面借鉴?
孙以栋:浙江文旅发展中,政府做顶层设计发挥引领作用,企业则发挥市场效应,在文旅项目的建设中,企业倒逼规划、政策以推动发展的情况也多。政府提出发展概念,促市场主体对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产业化发展。但市场化运作不单是引入企业,还包括针对顾客的宣传营销。山水、人文、民族特色等资源魅力,完全可以凭借传播力的提升,用互联网和新兴媒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推广。
陈乾康:以前,四川景区建设多以政府投资为主,缺乏多元主体参与,建设完之后经营活力不够,回报相对较低,难以形成良性循环。在引导多元主体参与投资,将项目推向市场化等方面,四川有很多方面向浙江学习。
浙江旅游客源地可辐射整个长三角地区,人口多,消费能力强,四川无此客源地优势,但可另辟巧径开拓客源地,找准国内、国际不同市场定位,创新宣传营销手段,吸引游客带来旅游消费。
景区管理不能松懈
记者:浙江优质景区整体形象已经树立。在综合管理方面,四川如何学?
孙以栋:不仅是四川,西部很多地方在旅游综合治理方面都有欠缺。打造一个高品质的旅游地,不仅要淘汰低俗、低质、山寨的旅游文化,还要严厉整治景区乱象,这是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支点。在门票经济的“驱使”下,高级别景区在质量和服务方面容易松懈,只有不断提升景区质量,促进游客消费,才会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
陈乾康:四川很多景区建设完后,经营管理统一度不高,运维的资金也难有保障,后期对游客的吸引力下降。从浙江经验看,四川首先应该学习景区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以景区为核心延伸到周边区域,综合治理有层次有协作,处理好政府与景区内主体(如寺庙、原住民、商铺等)的关系。同时,主管部门要给出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支持,完善旅游要素,整治常抓不懈。
新闻推荐
据记者了解,错峰出游以泰国为首的东南亚国家出境游最为热门,国内游则更多人选择气温相对比较凉爽的云贵地区。据悉,本月底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