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塑造一个更为美好的未来 聆听沉思者的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9-09-22 03:07   https://www.yybnet.net/

聆听沉思者的 1

《大梦无疆:勇气、想象和现代以色列的建立》

作者:西蒙·佩雷斯[以色列]译者:吴越刘洪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西蒙·佩雷斯的一生,几乎就是一部以色列的国家史。1934年,11岁的西蒙·佩雷斯从他的出生地波兰移民至以色列,留在波兰的族人则在后来的大屠杀中丧生。那时,几乎没有人会预见到这个年轻人最终会成为20世纪的一位伟大人物。佩雷斯接连作为财政部部长、国防部部长、外交部部长、总理和总统服务于国家,见证了以色列建国、发展、壮大的全过程。2014年宣布退休时,西蒙·佩雷斯是当时最年长的国家元首,也是以色列建国一代中的最后一人。他的退休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西蒙·佩雷斯为推进、实现中东和平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因此获得了199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近日,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出版了以色列前总理、总统西蒙·佩雷斯的自传《大梦无疆:勇气、想象和现代以色列的建立》,将这位二十世纪杰出政治家的传奇一生带到了中国读者面前。2019年9月8日-12日,西蒙·佩雷斯之子舍米·佩雷斯受邀来到中国,在北京和上海出席关于该书的多场交流活动。舍米·佩雷斯特别强调:“父亲说,这本书其实不是写他的生活,甚至不是自传,而是他一生中得到的启迪和经验。这些经验能教会我们如何走向未来,克服困难,实现梦想,实现伟大的事业。”

回顾西蒙·佩雷斯的一生,可以说,“和平”与“创新”是他身上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正是对和平的坚定信念,对科技创新的不懈追求,使得西蒙·佩雷斯成为全球最知名、最受人尊敬和钦佩的政治家。佩雷斯一生秉持乐观,发挥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他人眼中的“绝不可能”变为现实。他不仅为自己挚爱的国家规划了美好的蓝图,更为试图在政治、商业、创新等广阔领域中施展拳脚的年轻一代展现了深刻的智慧,促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安全、更和平、更公正。

《大梦无疆》是西蒙·佩雷斯的遗作——在写完本书后不久,西蒙·佩雷斯就于2016年9月28日去世。这本自传于2017年正式出版。在书中,西蒙·佩雷斯以亲历者、决策者和见证人的角度,记录了二十世纪上半叶开始的以色列建国历程,完整再现了现代以色列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决定性时刻。

舍米·佩雷斯这样介绍他父亲西蒙·佩雷斯的《大梦无疆》,“人类正在从一个充满战争、血腥、杀戮的世界进入一个创新和科技的世界。我的父亲在书中曾写道:人类在这一次有史以来第一次有机会可以不以任何人为代价而取得胜利,获得共赢。他认为我们过去所挥舞的刀枪和武器已经慢慢被电脑取代,而且电脑不仅可以用来发动战争,更好的是它还可以为人民所用,拯救生命。我的父亲还说过,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过去,但是我们有能力去塑造一个更为美好的未来。”

2

冷调讲述中的奇异魅力

《黑色小说》

作者:杨好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医科男生M热爱文学,博士报到后便秘密潜去伦敦,试图在创作中找到17世纪汉密尔顿公爵的高贵灵魂;艺术史女生W向大学请假半年跑去伦敦租住在古老的贵族区,也只为探索汉密尔顿公爵的秘密。在逃离自己的想象和真相的过程中,W走向了命运的终结。在细雨迷蒙的伦敦,一场别样的故事缓缓展开……这是青年女作家杨好的虚构文学作品《黑色小说》。小说中的内容深具国际化背景,文笔冷调深沉,也让作者杨好与“硬核女作家”产生了联系。事实上,杨好本人的确也有着不循规蹈矩的人生经历:她本科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剧本写作专业,研究生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专业退学。后赴英国获得圣安德鲁斯大学艺术史和苏富比学院艺术商业双硕士,之前曾出版艺术史研究读本《细读文艺复兴》。

这样的小说作者,写出这样气质的小说,跟人们通常印象中的青春写作有很大区别。《黑色小说》也得到文学圈的高度关注。李敬泽为《黑色小说》专门写了一篇不短的序文。这位有着敏锐的文学鉴赏力的文学评论家,这样描述杨好的创作:“《黑色小说》是一部拒绝的小说。杨好既不想说服你,也不想说服我,她甚至也不想说服自己。但是,这样一种冷淡的讲述隐隐散发着奇异的魅力。”另外一位文学评论家、北大教授陈晓明,则从杨好的小说中看到,新一代作者的崭新气质,“敏感和精致、准确和清晰,是中国文学过去所没有的气质。他(她)们的眼界和经验已经国际化了,他们生活在中西重叠的空间,不再屈服于外在的压力,按照自己的内心生活,按照自己的内心写作。笔下的世界即使幽暗,他(她)也能见出一线光亮;因为,他们的写作已经可以预示出中国文学未来。”

作家邱华栋特别注意到了《黑色小说》的结构风格,背离了传统的线性叙事,可以从小说的任何一个段落拿起再放下,这样的结构带来一种陌生感,类似于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我当编辑当了很多年,我在《青年文学》当过主编,《人民文学》当过副主编。从阅读感觉来讲,它可能不是讲故事的小说,也有点烧脑,好像邀请读者进入她的世界,跟她下个棋。”

3

聆听沉思者的耐心忠告

《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作者:莱内·马利亚·里尔克[奥地利]译者:冯至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玫瑰是里尔克诗歌中最重要的意象之一,里尔克一生与玫瑰也有不解之缘,“玫瑰,纯粹的矛盾,欲念,是这许多眼睑下,无人有过的睡眠。”这是里尔克为自己写下的墓志铭。《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称得上是里尔克思想中“一朵永恒的玫瑰”。每个人都是“青年诗人”,每一颗迷惘的心灵,都能在里尔克的箴言中找到慰藉。冯至翻译手稿及致友人相关书信首次呈现,再现诗人之间的心灵激荡和精神回响。

在写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中,当时也才30多岁的里尔克,不止于谈论创作和诗艺,他在信中谈及青年人内心面临的诸多疑惑和愁苦:诗和艺术、两性之爱、悲哀和怀疑、生活和职业的艰难,揭示了审美、信仰、寂寞、爱、悲哀等论题的深奥本质。里尔克向身处困顿中的青年人诉说诗人对生命的体验,希望他们能以更大的耐心对待成长中苦闷,向平凡的生活寻求更深沉而本真的意义。这些永恒的话题远远超出了诗歌范畴,具有普世的意义。里尔克以亲切平易之语娓娓道来,展现出优美隽永的风格。因此可以说,每个在成长中遇到困惑的读者都是“青年诗人”,可以是二十岁出头的大学生,也可以是遭遇精神危机的中年人,每个人都在阅读中分享着里尔克对生命的永恒感悟。2019年7月,世纪文景推出伟大诗人里尔克的经典之作、冯至译本《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1875-1926),生于布拉格,伟大的德语诗人,代表作有《马尔特手记》《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杜伊诺哀歌》《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等,在诗歌史上影响深远。中文译者冯至也是一名抒情诗人,他的创作和成长轨迹深受里尔克影响。可以说,冯至是以自身的写作经验向里尔克回信,二人在广阔的历史空间内形成了超越时空的对谈。本书收录了冯至1931年致友人书信,信中谈到冯至初次读到里尔克时的兴奋、对里尔克的理解,复原了两位诗人相逢的精神场景。

《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自面世以来,影响力远超文学领域。布克奖得主约翰·班维尔说,本书是“献给有志于写诗,或者说献给所有对写作感兴趣者的绝妙礼物”。美国桂冠诗人比利·柯林斯说,“里尔克的建议不仅包含如何写诗,而是如何将深度和意义赋予生活。在喧哗的时代,聆听这位沉思者的耐心忠告将令人豁然开朗,他是寂寞的捍卫者。”相信每一颗在成长中迷惘的心灵,都能在里尔克的箴言中找到慰藉。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新闻推荐

我是如此爱您,我的祖国

□陈静我是如此爱您我的祖国看着您1949年10月1日挺起了中华民族的不屈脊梁昂起了饱含沧桑的刚毅面庞无数次地回放无数次...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塑造一个更为美好的未来 聆听沉思者的)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