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慎毅
“不谈作业,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说作业,鸡飞狗跳,呜嗷喊叫,让路人耻笑,让老人血压升高,让邻居不能睡觉!”坊间的这一内涵段子,简直就是很多家庭陪娃写作业时的真实写照。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孩子作业难以完成。其中,既有作业太多的原因,也有一些孩子条理性差、学习基础差、时间观念差等原因。而中小学生到点可拒绝完成剩余作业的规定,有助于化解这些难题。
对学生来说,方案规定,凡布置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必须精选、先做、全批,不得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这就让学生有条件按时完成作业。即使那些原来条理性差、学习基础差、时间观念差的学生,也会因为方案于己有利,因而产生动力慢慢补上自己存在的短板。当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也就保证了更充足的睡眠时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对老师来说,方案倒逼老师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要通过精选、先做、全批来掌握学生学习现状,有利于发现问题,倒逼自己提高水平,想出更好的办法而非靠布置海量作业促进学生学习,从而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育质量。
对家长来说,可以更好地和孩子沟通交流,也可以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更好的形象修养,这本身也是一种日常生活的素质教育。
至于一些家长担心这样做是不是真有效果,事实上,至少自去年初以来,浙江一些学校已经开始这类探索,正是在总结各校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才有了方案的征求意见稿。应该说,浙江的这一做法,值得向各地推广。
新闻推荐
漫画:赵春青读者来信编辑您好:我是一个90后的女孩,目前在昆明某设计单位工作。今年是我从四川来到昆明工作的第四年。今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