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戏曲盔帽技艺的 手艺精 还须懂戏曲

来源:四川政协报 2020-01-17 09:16   https://www.yybnet.net/

《杨门女将》中,众女将头戴七星额耍起翎子功威风凛凛;《徐策跑城》中,老徐策意气风发将纱帽两侧的翅子耍得虎虎生风;《打金枝》里,公主凭借头上珠翠闪烁的华丽凤冠震慑全场……舞台上的戏曲绝活让人眼花缭乱拍手称奇,而表演者头上珠光宝气的盔帽无疑为其增彩不少。这些做工精细、品种繁多的盔帽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在有着“千年古州、文献名邦”美称的山西省平定县,有一位至今仍坚持采用传统手工艺制作戏曲盔帽的老艺人董涛山。几十年来,他匠心传承,与戏曲头饰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走进董涛山老人的家中,就被眼前一顶顶精致灵动的盔帽吸引住,仿佛走进一个戏曲世界。客厅里摆放着许多平时只能在戏剧舞台上才能看见的盔帽,宽大的客厅就是董家的盔帽工坊,中间的茶几上堆满各种硬纸板、铁丝等原材料。董涛山一家人正细致地糊纸板、刻云纹花板、扎铅丝、缠绒球,忙得不可开交。

董涛山精神矍铄、红光满面,双目炯炯有神,说起话来声音洪亮、中气十足。他指导儿媳任变琴进行着几顶武将盔帽的最后组装:“武将的盔帽,必须得结实,‘夫子盔’是赵云这样的年轻武将戴的。头盔上的每个小件都要扎得坚实牢靠,武将在做高难度动作时才不容易脱落。”为了验证盔帽的结实,董涛山使劲将手中的盔帽左右甩动,而盔帽的各种配饰依然完好无损。“咱董家做的盔帽耐用,就是在地上砸一下也没事,可牢固了。”说起自家的盔帽,老人一脸自信。

盔帽,也叫盔头、戏帽、头盔,是戏曲演出道具中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戏曲中人物所戴各种冠帽的统称。每一个盔头都是一个故事,深深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董涛山说:“盔帽不仅制作工艺复杂,与戏装的搭配也相当讲究。在戏剧表演中,每个人物的身份、性格、年纪、性别等,都是通过不同形制、不同色彩的服装、盔帽来体现的。”董家出品的戏曲头盔,有皇帝佩戴的王帽,皇后戴的凤冠,武将戴的夫子盔、包巾盔、耳不闻,文官佩戴的纱帽、金貂、相貂、状元盔等,品种达几十种之多。盔帽与脸谱一样,通俗点讲,就是识别戏曲人物的“标签”,上至皇亲国戚、王公大臣,下到贩夫走卒、庶民百姓,不同的身份都有着特定的盔帽,为塑造各色人物画下“点睛之笔”。

华贵高雅的凤冠、老成儒雅的相貂、俏丽可人的蝴蝶盔、威风凛凛的夫子盔……琳琅满目的盔帽让房间熠熠生辉。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各式盔帽,董涛山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我做了一辈子的戏曲盔帽,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懂戏,是做不来的。”董涛山说,不同戏剧人物的盔帽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元帅盔,就有男帅盔、女帅盔、老帅盔、年轻帅盔等好几种,都有着不同的形式和意义。“不要看做成后只是一顶帽子,既要画图,又要裁剪,还要雕刻,什么手艺也得会呀。”董涛山介绍说,不仅要懂戏,还得具备良好的美术功底和一定的文化背景,才能做出符合人物形象的戏曲盔帽。

细心活 更是良心活

传下去 创新求发展

盔帽制作是一门冷门技艺,哪怕“玩”得再好,也不可能带来多丰厚的经济效益。对此,董涛山平心静气,每天沉浸在盔帽制作的过程中怡然自得。这份对手艺的执着与坚守,令人称羡。

董涛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着这门手艺,力求把每一顶盔帽都做得尽善尽美。谈起他的手艺和工作,董涛山始终兴高采烈,一点也听不出懈怠和疲累,提及最多的是如何传承、改进和创新。多年来,董涛山专注于技艺传承,也敢于大胆创新。他是个爱学习又爱琢磨的人,不仅向老艺人制作的传统盔帽学,也从外地买回来的盔帽上学,甚至从电影电视、报刊网站上出现的戏剧盔帽中学。影视剧里一晃而过的戏剧人物,他看一眼,便能把人家穿什么衣服、戴什么帽、拿什么道具、配什么色记个八九不离十。凭着对这门手艺的痴迷,董涛山制作的盔帽受到广泛认可,许多剧团纷纷购买他制作的盔帽。如今,年过70的董涛山更加忙碌了。

耐得住寂寞,几乎是手艺人的必修课。如何把手艺传承下去,更是传统手艺人的责任和使命。董涛山一辈子做盔帽,心心念念的都是盔帽,不仅整理保存了各类传统盔帽的样板模具,还把自己制作的盔帽一一拍照存档。如今,不仅他和老伴坚持做,儿子董会明和儿媳任变琴也加入进来,一家人都深深爱上了这门艺术。儿子儿媳还利用快手、抖音等新兴平台,搞直播、传视频,让更多的人认识这门古老的手艺。

“现在赶上了好时代,我们不仅要把这门手艺传下去,也要为传统文化大发展尽上一份力!”董涛山欣慰地表示。

小小的戏曲盔帽,凝聚着董涛山太多的心血。在他看来,做盔帽不光是一个细心活,更是一个良心活。董涛山拿着一顶即将完工的王帽,聊起了戏曲盔帽的制作工艺:“比如这个王帽,是戏中皇上的行头。黑色为底,沥粉描金龙纹,顶上有橘黄绒球一对,帽上满饰珠子,左右耳子挂一对杏黄穗子,造型富丽堂皇、威严高贵,极具皇家气派。”做这样一顶盔帽,先要按照剧情和人物的要求设计样式,用细铁丝网扎制成头盔的罩子,再绘出各个部件的样式图案,并把图样印在硬纸板上拓板,用刻刀按着图样雕刻成型,然后是盘丝和粘纱,也就是把细铁丝分别盘在盔帽的合适部位压平粘好定型。之后是美化,要经过沥粉、贴金和点翠,增强立体感。晾干、组装,用绒球、珠须、流苏等装饰,前前后后大概要经过20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里,还有无数道小工序。盔帽虽小,却融合了美术、服饰、刺绣等多种文化和艺术元素,综合运用雕、刻、挖、嵌、堆、塑、染、绣、扎、贴、胶、漆等多种制作手法。由于这些工序操作复杂,只能依靠纯手工完成。可以说,要历经千辛万苦,一顶令人惊叹的戏曲盔帽方才成型。

至于一道道看似细小的工序,更不能糊弄,做起来更费心力。盔帽美观不美观,沥粉很重要。帽子上的每条棱,用配好的胶泥沥粉后,就像镶了金边,既能增加厚度、硬度和华贵的感觉,还能增强立体感。董师傅说:“一个个小部件的造型全靠这道工序,弄不好就很难看,弄好了就如行云流水,变得活套了。”盔帽好看不好看,点翠贴金也是关键。董师傅说:“点翠这个工艺是个细致活,不仅费工,还对手艺人的耐心、毅力与经验要求很高。”

戴盔帽就像穿鞋子,戴着舒适最重要。董师傅是戏曲演员出身,对此深有体会。做盔帽的时候,他时不时要在自己头上试戴一下。他指着盔帽的边沿说,行话这个叫“口”。因为角色不同,帽子戴的位置不尽相同。而人的脑袋有大有小,所以每顶盔帽都是活口,大小可以通过帽上的带子进行调控。帽子边沿的弧度也要精心裁剪,戴上盔帽必须得非常贴切才行。不然戴起来不舒服,还会影响表演。

“都是一疙瘩功夫,做一顶这样的盔帽,少说也得十多天。”董师傅指着手中的王帽感叹道。在他看来,手艺活儿一要下足功夫,二要用料考究,三要做工严谨、细致。盔帽的每一个零部件,能自个儿做的,就不用买的,用料也全用最好的。他拿过一顶刚做好的文官纱帽,戴在头上试起了帽翅的弹簧,这是演员展示帽翅功的关键,软硬适度最重要。再比如女将戴的七星额,为让绒球的色彩、光泽以及蓬松度达到最佳,董师傅买来蚕丝、颜料,自个儿调色、染色、缠成球状……正如董师傅所说:“台上的演员披挂上阵、字正腔圆地表演,台下观众兴致盎然地欣赏、鼓掌,对我而言就是莫大的鼓励。”

聚光灯下,一顶顶盔帽就是一个个有生命的道具,让戏曲表演变得更加多彩生动。

■文/图 白 英

新闻推荐

今年起取消高校自主招生

本报讯记者15日获悉,为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教育部将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这一计划主要选拔...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戏曲盔帽技艺的 手艺精 还须懂戏曲)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