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新冠肺炎疫情下,很多有日常就医需求的人面临新困境。国家卫健委日前发布通知,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加强日常医疗服务管理。低风险地区的医疗机构不得以疫情防控为由,影响提供日常医疗服务。
别荒了日常医疗这块责任田
罗志华
继2月17日下发《关于加强疫情期间医疗服务管理满足群众基本就医需求的通知》之后,时隔10天,国家卫健委再次下发同类通知。这与当前不少地方日常医疗服务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有关。
为防控疫情,很多医院分级分类开展医疗服务,在减少住院数和门诊数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也有些医院干脆将部分门诊临时关闭,一些民营医院和小诊所甚至临时歇业。
这样的应对措施有其合理性。医院里的病患较多,新冠病毒也更易出现在医院,假如患者扎堆看病,疫情传播的风险就会增加。因而,小病患者尽量减少到医院就诊次数,慢性病患者尽量延后看病,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或避免疫情在医院内传播。并且,很多医务人员抽调到抗疫一线,日常医疗必然受到影响。
然而,有很多患者等不起。比如,癌症患者虽然可以择期适当延后手术,但也不能延后太久,否则癌细胞可能转移扩散;血液透析、白血病人输血等,也都需要定期进行。
在平时,不少医院为患者提供日常医疗服务都普遍显得十分忙碌,疫情期间日常医疗供给大幅减少,患者势必会承受较大的痛苦甚至付出生命代价,这种情况需要反思并加以调整。
防控疫情期间当然应该以抗疫为主,但也别荒了日常医疗这块责任田。更何况,当前部分地区的形势有所缓和,在低风险地区更应做到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日常诊疗。随着防疫形势日渐明朗,日常医疗应该用更优质、更全面的服务,让医院各类门诊和救治服务迅速恢复活力。
要兼顾罕见病医疗保障
张海英
据推算,我国罕见病患者近2000万人,还有数千万罕见病基因携带者。新冠肺炎疫情对罕见病群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因交通管制、医疗设备和相关专家转战抗疫一线,部分罕见病患者面临就诊难、手术难、复诊难,以及物流不畅导致购药难,等等。
为解决这一群体看病难、购药难,有公益组织已经开始行动,但更多时候,患者家庭不得不自想办法。比如湖北黄石“封城”后,14岁脆骨病患者无法前往医院,其父母只能在家用切割机卸石膏。
抗疫是当前的大事,但防控疫情的同时也要兼顾罕见病患者的治疗难题。
首先,集中优质医疗资源抗疫的同时,也要为特殊患者预留部分医疗资源。罕见病患者本来就病痛缠身甚至危及生命,这个群体若得不到基本治疗保障,后果会很严重。
其次,要建立特殊购药通道。疫情期间,无论是一般交通管制还是“封城”,对特殊车辆仍然是放行的。如果药企、物流等环节能够建立专门合作机制,有关方面开通绿色通道,购药难问题就可以破解。
现实中,罕见病患者很分散,治疗、用药需求各异,提供统一的特殊渠道和保障服务不太现实。这就为探索精准服务留下空间,比如相关医院与中国罕见病联盟等组织合作,掌握患者需求,提供线上医疗服务等,都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罕见病患者破解困难。
我们的医疗保障体系不仅要在平时发挥应有作用,更要在特殊时期不掉链子。从某种程度来说,疫情等特殊时期更能检验我们的医疗保障能力。
新闻推荐
一个旅游顾问“画风突变”的朋友圈,也是这个行业经受冲击、奋起自救乃至寻求长足发展的缩影。因为疫情而摁下的“暂停键”,亦是旅游业重新审视自身的契机 不能干等着,旅
阅读提示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令旅游业受到巨大冲击。而相比其他行业,旅游业的大规模复工可能要来得更晚些,但推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