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上,大家一定都被一位教育领域的委员刷屏了!他就是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
在委员通道上,被问到什么是教育的真谛,如何在理想与现实中平衡?唐江澎校长说——
批判高中教育的太多了
真有变革行动的甚少
今天,批评中国高中教育的人太多了,而真有变革行动的甚少;锡山高级中学要做的是拿出一点历史担当的精神,让今天的教育发生哪怕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足以影响一代人素质的那么一点点改变。
我们要培养生命旺盛的人,让运动成为每一个孩子的习惯,于是我们每天设立一节体育课。
我们要培养精神高贵的人,让学生广泛地社会参与成为校园生活的一种常态,于是我们的诚信超市实现无人值守,学生自我管理。
我们要培养智慧卓越的人,让阅读成为学生奠定一生生命厚度的一种基本方式,于是我们敞开图书馆,把每一间教室的后边布置成班级书房。
我们还让学生去动手、去体验、去实践,把想象变成创造的一种实物。让学生在想象创造的激励中,学会一种技术语言,制造一件物化作品,完成一份工程日志,形成一篇严谨的学术报告……
让学生把今天的学习和未来的事业挂钩
我们究竟怎样平衡分数与未来的关系,走出我们自己的路子?
我以为,最关键的一点,是把我们朝向理想的那种美好的愿望,通过具体的、实际的路径,一步一步做出来。
其实,高中完全可以有另外一种教学的样态,学生完全可以在其中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从而增长他们的智慧,而不仅仅靠刷题来提高他们的记忆力,来获取冰冷的分数。
对可预见的未来,我有一个判断:
第一,中国高中以班级授课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状态,不会发生颠覆性改变;
第二,中国高中主要课程的教学形式以知识掌握程度和知识运用程度为指向,不会有颠覆性改变;
第三,未来十年以纸笔测试为人才选拔主要方式的高考模式,不会发生颠覆性改变。
这是短期内不容易改变的。
我们能改的,就是让学生把今天的学习和未来的事业联系起来,用一种典型的学习方式来促成核心素养的发展,进而能够养成获得未来专业关键能力的那种基本的能力。
我们起码要争取做到,让一部分孩子能为自己的爱好而学习。
我经常说“五业贯通”的方式,就是把高中的课业、大学的专业、未来的职业,和你一生想成就的事业,甚至到更高一层级,就是说你这一辈子想为人类做点什么事的志业,把这五“业”贯通起来考虑,这样你学习的动力就会更充足,方向也更明晰一些。
我们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
只不过一点一点地改
你们现在看我们学校,可能会觉得很超前了,其实我们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只不过是一点一点地改。
比方说现在我们高三的艺术课已经能够开到5月25日,高考前停课的时候,我们的艺术课才停。
怎么做到的呢?我的思维方法非常简单。
你想,高三这一年,能不能让同学们上一节艺术课?我觉得10000%的人都会回答,上一节课肯定不影响高考成绩。
好,那一学期上一节,有影响吗?一个月上一节有影响吗?……我要是一开始就说“每周一节”,那肯定不行,对吧?所以我们慢慢来,不要那么着急。
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一定要相信时间的力量,只要我们朝着理想的方向,做出哪怕微不足道的一点点改变,若干年之后,也必将在历史中寻得这一点点改变的价值。
教育是一种爱的行为也是一种勇敢行为
拉丁美洲著名的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写过著名的《被压迫者教育学》,他说:“教育是一种爱的行为,因此也应该是一种勇敢的行为。”
我们处在一个社会变革的时代,面对多样的选择与各种诉求的社会群体,要始终保持一种定力,要勇敢承担“爱的责任”,用全部的爱去成就学生的未来,以我们的爱与智慧引领社会发生向善、向上的变化。
只有把所有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我们才称得上是好老师。在孩子情感最纯洁的时期,用我们最纯洁的情感投入和他们构建一种纯洁的师生关系,这是教师的伟大所在,也是我们职业幸福的源泉。
做一个善良的人师
不功利不势利
我在接受央视《百年温情》节目专访时说的:“做一个良善的人师,不功利不势利,要包容要大度。”
“不功利”,是不能因学生一时成绩的高低和发展的快慢就对他们青白相视、高下相看。
40年的从教经验可以让我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与他们日后的社会贡献、甚至与他们对老师的情感,其实没有一一对应的正向关联。
“不势利”,是不能因为学生家庭出身不同就对他们冷暖有别、亲疏不同。
“要包容”,是说包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缺点与错处,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亮点。
“要大度”,是说我们的胸怀要有让一个个性活泼泼生长的宽广度,不能因我们的狭窄逼仄了学生精神自由的空间。
(来源:《中国教育报》节选)(E)③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以来,长庆采油十厂紧抓安全环保“关键在领导、重点在基层、核心在岗位”的关键点,自1月份开始,厂主要领导挂帅的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