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慎终追远话清明

来源:资阳日报 2021-04-02 07:48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评论员冯余冬

再过两天就是清明节,又到了国人扫墓祭祖、缅怀故人、寄托哀思的日子。这是中华民族延绵数千年的传统习俗,是感恩、孝道文化的一种有效载体,承载着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深刻文化内涵。我们就来聊聊与此有关的话题。

“天涯共此时,同寄一缕哀。”中华民族自古重视血缘亲情,清明节是国人最为看重的祭祀节日,每每清明来临,人们总要扶老携幼,全体出动,来到坟墓面前,祭拜祖先和逝去的亲人,寄托无尽哀思,表达缅怀感激之情,激励鞭策后人。这一年一度的扫墓祭拜活动,就是生者难得的一次与逝者“会晤”的机会,使人们能够和先祖故人静静地对话,使人们的灵魂有处安放、心灵得到慰藉、情感有所归依。祭奠当然要有一定的仪式,但也不必拘泥于某种固定的形式,重在充分表达对先人缅怀的真情实感。奉上熟食果品、祭洒白酒、点燃香烛、烧起纸钱、燃放鞭炮等等,是传统的祭祀方式,但在今天看来,已经不合时宜,不但污染环境、容易引发火灾,带来安全隐患,而且与现代文明理念相悖,应当因时而变、与时俱进,大力倡导和推行鲜花祭奠、植树祭奠、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等环保健康文明祭祀方式,逐步将注重实地实物祭扫变为精神传承缅怀,把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情感融入现代文明表达方式。

慎终追远是清明祭祀的核心要义。在这个万物生长、生命勃发的时节,祭奠先祖故人、追忆情怀往事、表达哀思敬意,在扫墓祭祖中追寻家的意义,在行孝尽哀中体味亲情的价值,继承的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行孝尽忠、不忘祖先之传统,承载的是中华民族深厚的“孝道”、“感恩”文化,体会的是生命的旺盛与生生不息。从这个意义上说,清明祭祀,不仅仅是缅怀追忆、不忘根本,更重要的是激发感恩和报答之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通过祭祀活动,回想所受到的关爱,激发感恩之情、满怀报答之心,极尽道孝、厚养薄葬。

慎终追远,生者与逝者相依,昨天同今天相连。清明祭祀,不仅仅是追悼逝者,也关乎生者。站在先祖故人墓前,伫立致哀、静思默想,让人们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思考人生的价值,明白自己从何处来,又将到何处去,懂得生命的可贵与易逝,进而更加珍惜生命,更好善待生者,这就是“生命伦理”。慎终追远就是对生命伦理的关切,缅怀逝者,是为了生者,追忆昨天,是为了今天,不忘根本、清心明志,更好活在当下,更好走向明天。因此,每年的清明节,都应是一次重温生命意义的时刻,在追思、怀念中受到洗礼,在思考、感悟中得到启迪,激励人们继续前行。

慎终追远,不是只有哀伤和忧愁,也有快乐与欢娱。“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自古以来,清明节也是人们踏青郊游、亲近自然的良机,古人还要在清明前后开展插柳、斗鸡、蹴鞠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在姹紫嫣红、春光明媚的时节,相伴出游、寄情山水,不负春光、不负韶华,尽享人间春色、体味人生的快乐、感悟生命的意义,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缅怀故人、寄托哀思,珍爱生命、善待生者,哀与乐两种境况构成了清明的底色,也是清明节的内涵之所在。

新闻推荐

校外培训热需降温 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教育部回应入学不得与竞赛挂钩、保障随迁子女就学等热点问题

朱慧卿作3月31日,国新办就贯彻“十四五”规划,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教育部就校外培训、小升初、设...

相关推荐:
铁流二万五千里2021-04-02 07:10
猜你喜欢:
评论:(慎终追远话清明)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