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青团,是家乡已久的清明习俗。清明节一到,家家户户都会做青团。而青团好吃,做起来却不容易。
有了春雨的滋润,鼠麴草从狭长的田埂上钻出来,渐渐长出叶片和金黄色的花蕊,嫩嫩的,绿绿的,有一层细腻的绒毛。趁好天气,将鼠麴草摘回来,洗净存着。
清明日这天开始忙碌了。将鼠麴草捣烂,倒进糯米粉中,一边揉搓,一边加入适量的水,直把鼠麴草和糯米粉揉得水乳交融,揉成一个翠绿的面粉团,氤氲出一片春光。接着就是炒馅,一种是咸的,一种是甜的。
咸馅是瘦肉、春笋、豆腐干、卷心菜、茭白、红萝卜等配制的,也有人选了别的食材。把它们洗净,切碎,加上麻油、盐等调味品,搅拌在一起,放进油锅里不停地翻炒。一会儿,香味四溢,让人直流口水。
甜馅是用赤豆、芝麻、红糖配制的,清水洗净的赤豆、芝麻,放在热锅里煮烂,加红糖用搅拌成糊状,闻起来,甜津津,香喷喷的。
馅儿准备妥当,开始包青团了。记得母亲从糯米粉团摘下一小块,揉捏成碗状,装馅儿,封好口子,贴上两三片柚子叶,放在蒸笼里。一个个月牙形的青团,披着油绿如玉的色彩,像浓缩了整个春天,让人一见倾心。
水放进锅里,摆上蒸笼,开始烧青团了。才烧了两三把柴火,水咕咕的响,迫不及待的样子,缕缕清香顺着笼屉边缘飘溢出来,馋得我涎水直流。再烧十多分钟,蒸笼冒出的蒸汽又白又粗,满屋子都笼罩在雾气里。约摸一炷香的辰光,青团就熟了。母亲掀开锅盖的瞬间,热气升腾,那些青团端坐在蒸笼里,精神抖擞,水灵灵的如一块块翠玉。母亲用筷子夹住一个,吹了又吹,递给我,说:“慢点儿吃,别烫着。”我飞快地接过来,一口咬下去,绵软甘甜,清香隽永,顿觉满口生津。吃着青团,不论甜的咸的,只为那一抹春意浓浓的翠绿,将湿润田野中最馥郁的那一缕花香带了进来,将春天的绝美挥洒到了极致。
要是在白瓷小碟里盛放一只刚出笼的青团,看青团躺在洁白的瓷碟里,翠绿而晶莹,更是美不胜收。
青团这时令小吃,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鼠麴草茎叶,是镇咳、祛痰、治气喘和支气管炎,以及非传染性溃疡、创伤的寻常用药,还有降血压的疗效。而糯米也含有蛋白质、糖类,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是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的功效呢。
早先,青团是江南清明节祭祀祖先的贡品。清代《清嘉录》说:“市上卖青团熟藕,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古时江浙一带,家家户户清明必做青团。《吴门竹枝词》中写道:“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先”,就是人们在清明节吃冷食青团,用红藕、青团祭祀祖先的情景。
如今,青团少了些许对历史和鬼神的敬畏,却添了许多生活的情趣和味觉的享受。
明媚的时光里,咬上一口青团,让草香荡漾在唇齿之间。小小的青团,透着儿时的记忆,含着家的味道,交叠着怀旧的情感。
新闻推荐
4月2日,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举行的发布会上,黄晶研究员在介绍成果。(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据新华社北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