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入村子的东北虎趴在一处废弃民宅旁。 新华社发
被麻醉的东北虎苏醒后在笼中咆哮。 图片来源:央视
“东北虎扑人”“东北虎一掌拍碎车窗”……4月23日,一只野生东北虎闯入黑龙江省密山市一个村庄的消息,引发公众关注(详见本报4月25日第6版)。目前,这只东北虎被转移至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
1
它来自哪个“家族”?
东北虎有3个相对独立的种群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冯利民介绍,世界上,目前东北虎有3个相对独立的种群:第一个大种群位于俄罗斯境内的锡霍特阿林区域,种群数量占世界野生东北虎总数量的90%以上,最新估计为500~550只;第二大种群在中俄东南部跨境区域,也就是现在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和俄罗斯豹地国家公园形成的整片连续栖息地,最新估计数量为50只左右,这个种群也是目前中国能够快速自然恢复野生东北虎种群的唯一种源地;第三个种群位于黑龙江北面俄罗斯境内犹太自治州和阿穆尔州,是此前俄罗斯救助的野生个体然后野放至此,并非纯自然形成,目前这个小种群也陆续繁殖扩大,数量增长到十几只,有些个体(主要是雄虎)偶尔会跨过黑龙江来到小兴安岭做短时间的游荡。
冯利民分析,密山市白鱼湾镇临湖村靠近兴凯湖,距离此地最近的是俄罗斯境内的锡霍特阿林区域的大种群栖息地,直线距离大约100公里。同时,该村距离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方向的可繁殖种群栖息地直线大约200公里,距离犹太自治州小种群栖息地大约350公里。从距离和扩散廊道的可利用性来看,目前这只东北虎最有可能是来自于最近的俄罗斯境内的锡霍特阿林区域的大种群。如果是来自于犹太自治州,其中几百公里的扩散路径不是大片的农田就是密织的公路网,以及大量破碎化的生境,老虎要想不被发现悄然来到兴凯湖畔,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方向的中俄跨境种群因为有科研团队持续监测,这只老虎是否来自该种群,可以通过老虎身体花纹的对比来确认。
这次率队制服猛虎的黑龙江省小兴安岭野生动物救护繁育研究中心主任崔岩说,将对这只东北虎进行基因提取,以此判断其来源,“初步看这只东北虎没有外伤,行动迅捷。同时这只虎没有戴项圈,初步判断不是来源于俄罗斯,有可能来自附近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2
为何频遇野生虎?
闯村东北虎可能是个“创业青年”
然而近半年来,黑龙江、吉林曾多次发现野生东北虎踪迹。
3月14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三陵乡红土村附近的人工林内发现野生东北虎的足迹;
1月20日,黑龙江省公安厅垦区公安局牡丹江分局庆丰派出所民警和护边员,在边境一线发现了野生东北虎足迹;
1月11日,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林业局黄泥河林场发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去年11月13日,吉林省汪清森林公安局沙金沟派出所民警在辖区内巡逻时偶遇一只野生东北虎……
“大王”为何频频“下山”?冯利民解释称,目前在全球野生虎保护进程中,东北虎的保护情况最好,中俄科学家长期的科学研究显示东北虎野生种群数量在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和俄罗斯政府高度重视和加强野生东北虎及其栖息地的保护。野生虎种群不断繁殖,每年都有幼崽长大,需要离开出生地在外建立自己的领地繁衍自己的后代。由于俄罗斯境内锡霍特阿林区域的大种群趋向于饱和,种群势必向临近的黑龙江东部区域不断扩散。实际上,近年人们时不时在黑龙江东部的鸡西、密山、完达山、宝清、桦南发现东北虎活动的身影,都是由于这些个体基本是雄性个体,加上黑龙江东部栖息地破碎化和人为活动强度比较大,所以进入中国境内的东北虎个体基本都大范围长距离游荡,就容易接近农区,与人类近距离接触。当地绝大部分居民数十年没有听说或者接触野生东北虎,容易引起恐慌。所以这次野生东北虎“出没”事件可能就是这种情况。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野生动物研究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研究室主任周绍春介绍,目前,我国东北虎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活动范围越来越广,多地频现东北虎,是东北生态环境向好的体现。
据了解,停止对天然林的商业性采伐、森林覆盖率提高,为东北虎生存提供了重要保障。“十三五”期间,黑龙江省累计完成营造林38.8万公顷,森林抚育349.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7.3%,森林蓄积增加到22.4亿立方米。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东北虎保护进入了新阶段。据了解,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跨黑龙江、吉林两省,自成立以来,相关部门开展修复栖息地植被、恢复猎物种群、植树造林等保护工作,科研部门也对东北虎开展大量的监测与调研。
周绍春说,经过这几年的保护工作,如今,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黑龙江范围内所分布的东北虎数量,占黑龙江省野生东北虎种群数量的60%以上。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提供的数据显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至少有野生东北虎27只、东北豹42只,仅2017年至2019年期间,就监测到新繁殖东北虎幼崽10只,东北豹幼崽7只。
2020年,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东京城局试点区内,首次拍摄到野生东北虎。这说明,随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持续建设推进,虎豹定居种群数量增长,并已开始由边境地区向内陆扩散。
近年来,黑龙江省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采取组织巡护人员加大野外巡护、监测力度等多种措施,加强对野生动物野外种群的保护,野猪和狍子等种群恢复,保障了野生东北虎的食物链。
“保护宣传力度的加大,也是东北虎种群数量增多的重要因素。”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野生动物监测中心工程师孙继旭说,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了。
3
老虎是否会主动袭击人?
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可能会主动袭击人
冯利民介绍,据研究表明,在正常情况下,野生虎并不会主动袭击人类。
首先,大多数野生虎对人类有先天的恐惧,通常会远离人类频繁出没的区域,避开与人的直接接触。
其次,部分幼虎在长大成年、离开母亲之后,会流浪到成年虎较少的区域,因此可能会与人类生活有一定交集。但由于人类的外形与老虎的主要食物——四足行走的有蹄类动物有明显的区别,这些虎可能会袭击家畜,但一般不会攻击人类。
在一些特定情况下老虎也可能会主动袭击人。比如在雌虎哺育幼崽的时候,如果有人过度接近幼虎,很可能会招致雌虎的攻击。这种情况极为罕见,因为雌虎一般会选择栖息地良好而且非常隐蔽的地方繁殖和哺育。
其次,被激怒或被逼到无路可逃的老虎也可能会攻击人类。
此外,在极个别情况下,受伤、衰老的老虎由于无法捕捉野生动物,也可能会捕食家畜,甚至袭击人。
最后,由于人工饲养的老虎常年与人类接触,其行为与野生虎有很大不同,因此可能会主动袭击人类。
冯利民提出了五点建议:第一,进入已知的虎豹等大型食肉动物分布密集区域,不要只身进入或靠近,需提前做相关防身准备工作。第二,一旦发现有猛兽出没,尽快离开出现地,及时向有关部门、或林业部门汇报情况。第三,如果步行与猛兽近距离相遇,不要立刻转身逃跑,因为这有可能会引起猛兽捕食的条件反射行为。正确做法是,应该观察猛兽的反应,不断缓慢后退,直到脱离接触。第四,如果行车过程与猛兽近距离遭遇,注意保持距离,尽快离开,不要聚集围观、大声喧哗,使猛兽受到惊吓,产生不可预测的危险。第五,如果发现有猛兽进入人类活动区域,应迅速告知附近民众,提醒躲避,不可围观,同时立刻通知相关部门,让专业人员处理。
综合新华社、央视、《科技日报》
新闻推荐
记者慕泽亏惨了!据私募排排网数据,百亿私募东方港湾投资旗下今年2月9日成立的“东方港湾光耀匠心一号G期”,截至4月16日,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