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陈家位于古街东端 深宅大院气势不凡

来源:潍坊晚报 2021-08-29 21:22   https://www.yybnet.net/

增福堂街东端是被当地人称为相府的陈家大院,在解放前的一段时期里,古街东端路南分布着陈家大院东院的附属建筑和两处别院,该街路北东端自东而西,则坐落着陈家大院的东院、西院和别院,东院和西院具有本地深宅大院的传统格局。

增福堂街东首大院本地人称之为相府

有记载说,位于增福堂街东端路南和路北隔街相望、本地称之为相府的陈家大院,为清代潍县籍官员陈官俊择地建起的宅院。

陈官俊,字伟堂,清代嘉庆五年(1800)举人,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右春坊右赞善、左赞善、司经局洗马、翰林院侍讲、提督山西学政、翰林院侍读、右春坊右庶子、中允祭酒、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礼部左侍郎、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兼署户部右侍郎、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上书房总师傅等官职。

户部尚书英和奏请,各省、府、州、县现行的养廉制度入不敷出,影响地方官署正常运转。养廉银的收取和分配方面的陈规陋习越来越多,不如逐一查明后,分清应该予以保留和予以革除的部分,用规定加以限制。皇帝要求各地总督、巡抚调查本地情形并评议上奏。在上书房当值的陈官俊认为不可行,得到皇帝肯定。

陈官俊性情谦和,乐于奖励后学。对于家乡有潜力的人才,他总是周到地予以劝导和勉励,言辞和气可亲,往往让人忘记他尊贵的身份。

陈官俊在上书房授读时,后来的道光皇帝也在那里读书。道光皇帝即位后,要求陈官俊传授皇长子奕纬学业。陈官俊在学业和学养方面不遗余力地对奕纬进行培训启迪。没想到奕纬过早去世,皇帝深感痛惜,因而对待陈官俊特别优厚。虽然他几次遭到参劾,但皇帝的恩宠和礼遇却始终不减。

道光二十七年(1847),陈官俊的母亲夏氏九十岁寿辰时,皇帝御书《耆臣寿母》匾额及《福》《寿》大字,加上珍宝、丝织品等一并相赐。道光二十九年(1849)陈官俊去世后,皇帝追赠其为太子太保、追谥文悫,并赐与陈官俊的长孙陈厚钟举人身份。

清代并无宰相、丞相等官职。陈官俊担任的协办大学士官居从一品,官阶高于六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具有以前朝代里宰相、丞相的一些相关职权。因而,增福堂街陈家大院,有人曾称之为相府。

陈介祺酷爱金石捐银助饷受嘉奖

陈介祺,字寿卿,号簠斋。他幼年秉承父亲陈官俊的教诲,杜绝游玩取乐,不轻易、不随便言谈。他自幼勤奋好学,聪颖强记,过目不忘。少年时期,他跟随父亲在京城居住和生活,养成了端庄严密、公正谨慎的品性。

十九岁那年,陈介祺考中秀才,进入府学深造,并很快考取廪生资格,享受官方发放的膳食津贴。在这期间,他师从官员、学者费耕亭,赋诗、文章都有一定的名声。

道光十五年(1835),陈介祺考中举人。两位主考官批阅陈介祺的试卷时,怀疑作者是有名望的老年学者。乡试结束后,才知道作者是一位世家少年,于是对人言道,此人难得。此后,陈介祺担任中书、侍读等京官时,致力于研究朝政典章制度。道光二十五年(1845),陈介祺得中进士,以第二甲第三名的成绩,任翰林院编修。

在京城时,陈介祺潜心钻研程朱理学,广泛涉猎各种文化典籍,对于经史、义理、训诂、辞章、音韵等学问,无不研究关注,而尤其酷爱金石文字的搜集与考证。

在这期间,陈介祺在金石搜集方面令人瞩目的是咸丰二年(1852)购得毛公鼎。

毛公鼎是立耳、深腹、圜底、蹄足,腹壁铸有铭文32行,共497字,遒丽健美,稚拙古扑,为金文瑰宝,铭文内容是研究我国远古时代文字和书法的重要实物资料。

咸丰三年(1853),因太平天国反清政权崛起,清朝廷面临财政危机,陈介祺捐出四万两白银的巨款救急,皇帝对他赏戴花翎,升职为侍讲学士。

捐巨款之后辞官归里增福堂街建陈家大院

潍县人称陈介祺为陈大花翎,带有羡慕他受到皇帝赏识的光鲜和荣耀的成分。而按照陈介祺后人的回忆,实际上当年他捐出四万两白银助饷时,面临的状况是十分凶险的:咸丰三年(1853)春天,因为户部库存现银告竭,朝廷没钱发放俸禄。副都御史文瑞奏请皇帝批准,命令前朝老臣捐助巨款。共指名18人,陈官俊等五大重臣都在列;当时陈官俊已经去世,由儿子陈介祺应召。惠亲王、恭亲王和大臣僧格林沁手捧皇帝朱批谕旨,强令这18户人家认捐;结果,其他人家有的认捐万两白银,有的认捐几千两,都得到认可过了关。但僧格林沁勒索陈介祺不遗余力,一直到强迫认捐四万两才罢休。陈介祺各处奔走,多方筹措,一月之内,按照认捐额如数予以缴纳后,才算是保全了身家性命。

有分析说,僧格林沁勒索、强迫陈介祺捐出巨款,与陈介祺购得毛公鼎并予以收藏而遭到一些人的嫉恨有直接关系。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陈介祺的母亲于咸丰四年(1854)去世。他按照官员丁忧的制度,携带家眷以及自己收藏的全部古器物,自京城返归潍县故里。此后他没有复出担任任何官职。

当年陈介祺丁忧归里后不再复出做官,实际上更像是为了避祸。陈介祺的后人曾回忆道,他丁忧归里后,躲到了乡下的来毕庄居住,增福堂街陈家大院建成后,他才迁入。又有记载说,他返回潍县后,在来章村赁房而住,连续好几年不进县城,直到咸丰十一年(1861)反清武装太平军捻军袭扰潍县,他才从乡下迁到城里。综合分析上述情况,来毕庄、来章村应该都是现在的莱章村。

如此看来,增福堂街陈家大院由陈介祺所建,似更靠谱一些。

在解放前的一段时期里,增福堂街东端路南自东向西,分布着陈家大院东院的附属建筑和别院。该街路北东端由东而西,坐落着陈家大院的东院、西院和别院。东院和西院都具有本地传统深宅大院的格局。东院主要包括南账房、东账房、东书房、北书房、内宅院、大厅院等部分。

路南外影壁宏伟壮观分布东院附属建筑

增福堂街最东端路南,建有一座宽和高都有三米多的水磨方砖大影壁,为小庑殿顶,影壁中心砌有菱形正方带图案的砖雕,整体上显得宏伟壮观。影壁与位于路北的东院隔街相对,虽然位于路南,却应该是属于路北东院的附属建筑,彰显着陈家大院的不凡气势。该处大影壁,陈家人习惯称外影壁。

影壁西侧,与影壁比邻处建有一座规模不大、台阶较高、质量讲究的门楼。门楼内为陈家大院在增福堂街路南的第一处别院。进入院门,一条曲折迁迥的过道,经过两座三开间的两层小楼,能够进入另一处院落。

该处院落,陈家人习惯地称其为“南房子”。院内只建有一座船型房屋,以其形状称为“船房”,规模为五间、没有隔断,房门建在东山墙处,就像游船船头的样子。“船房”南、北两面墙上开有两列木窗,可以撑起、放下。窗外房檐下石阶环绕。院内空余处则广植花木,其间点缀着几块太湖石。院落整体风格幽雅舒适,似为陈家大院的花园所在。

自第一处别院向西,路南为一处四进规模的宅院。解放前后的一段时期里,为一户丁姓人家的民宅,居住着丁氏兄弟数人。他们以炒制花生、瓜子为业,批发零售,小有名气。这处宅院是否曾属于陈家大院,则未见记载。

丁宅处再向西,路南为陈家大院在古街路南的第二处别院。建有一座规模不小的车门。园内房屋不多,显得空空旷旷,是陈家喂养牲口、停放车、轿的场所,附近民众都习惯地称其为“马号”。

东院大门较为传统内有多处书房账房

东院大门距增福堂街很近,也就数米。大门为传统的车门风格,距街面仅一级石阶的高度,门面很宽,以方便马拉轿车和抬轿等传统出行工具直接出入。整体为青砖灰瓦、绿漆门柱,显得素雅大方。门额上悬挂着书有“康济功深”四个大字的牌匾,由清代官员、诗人、画家、书法家何绍基题写。东院大门,陈家人习惯称为东大门。

东大门内是一处方形院落。院落东面为东院界墙,没有建筑物,墙外就是罗家巷南端一带。院落西面正中有座小门楼,进入这座小门楼就是南账房所在的院落。南账房院落东面是这座小门楼。西面为东、西两院之间的分隔墙,无其他建筑物。南面和北面各建有三间账房。南面账房临街,其南墙比东大门内方形院落的南墙向北缩进了不足一米。南账房院落的院子为狭窄的长条形;东大门内方形院落的南面正中为东大门。东大门以西为一间面积很小的门房;东大门向北为一条青石铺就的甬道。甬道直达东大门内方形院落的北墙——即与东大门正对的大影壁,陈家人习惯地称其为“内影壁”。

沿内影壁北面向东不远再左转,是条南北走向的狭长通道。通道东面由南向北依次分布着东账房、东书房、北书房,朝向都是坐东向西。东书房门额上悬挂有清代古文字学者、书法家翟云升题写“静寄东轩”的牌匾。门上有对联“书味养心存赤气,墨华传古附青云”,陈家的楹联和题字牌匾,多由陈介祺题写。东书房里间门额悬挂有题字“静专书塾”的牌匾。这里应该是陈家子弟读书求学之处。东书房、北书房连接处建有屏门,共四扇,刻有“斋社中正”四个字,但不知何人所题。通道西面为大厅院部分的东墙。

沿内影壁北面向西,是条东西走向、狭长曲折的通道,通往一处规模不大的三合院,为西书房所在的院落,西书房悬挂有题字“敬宽书屋”的牌匾。西书房院落的东、南、北三面都是整体相连的房屋,其中南面是无为书屋、北面为拔台屋,门上的对联为“梅子真能为大隐,柳公绰不离小斋”。三合院的西面为陈家大院东、西两院之间的分隔墙,开有通往西院小厅房院落的门,门额悬挂有题字“小斜川”的牌匾。

二进门为东院内院

主体为两处大院落

由狭长曲折的通道东端向北不远,有一个圆门,进入圆门有一条南北走向的狭长通道。通道东面为大厅院部分的西墙。通道西面与通道平行、由南向北依次分布着米面屋、大厨房、女仆住处、厕所。米面屋南墙与西书房平台屋北墙之间设有东院的二门,门上的对联为“惟愿天长生忠孝,须知人可为圣贤”。

二门内为东院的内院部分。二门内马上折向北,是条南北走向的狭长通道,比二门外的那条通道宽敞了许多,为内院主通道。主通道东面与之平行,为米面屋、大厨房、女仆住处、厕所的西墙。主通道西面从南到北为两处大院落,建有花墙将院落与这条通道分开。

两处大院落内建有三排内宅住房,每排都是七间。

第一排和第二排东端的两间住房分别称小南屋、小北屋。

紧邻小北屋东山墙的南面和北面各有一道院门,分别通往南、北两处大院落。

小北屋南面的院门以南建有一道曲折的竹篱墙,接一个圆门。圆门以西,竹篱墙变为南北走向,与小北屋的西墙相接。进入圆门为南院的主体部分。故小北屋前的院中之院,实际功能为南院门进入南院的通道和院门与院子之间的缓冲地带。小北屋曾是陈介祺的五曾孙陈文璘(即陈秉忱)的书房、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潍县分支机构的活动场所。

第三排为主宅上房,为前出廊的高大台屋。上房中门上的对联为“山川出霖作梅雨,日月合璧为文章”。主宅上房西套间内有一排楠木柜,为藏宝橱。

新闻推荐

《山河岁月》 形式上借鉴《史记》 让人们感受有温度的历史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百集大型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第二季开播。《山河岁月》纪录片选...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陈家位于古街东端 深宅大院气势不凡)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