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赵强
日前,中国“首富”宗庆后接受采访,在谈到怎样看待富人与未富人群的关系时说:“公众没必要仇富,杀富济贫导致的后果是,有钱人带着资产移民到国外,这是最大的国有资产流失。我认为,富人的财富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中国所有的财富都是国家的。”
今年三月“两会”期间,有美国记者提问宗庆后代表:“在美国如果一个人变得很有钱,没钱的人会有仇恨心理。作为中国‘首富\’,您感觉中国社会有‘仇富\’的心理吗?”宗代表当时的回答是:“我个人没有感觉到。”不知宗庆后当时所说是否外交辞令,或者时隔数月有了新的感受。
仅从访谈报道的字面上去看,宗庆后论“仇富”,不是话里有话,就很难经得起推敲。果如他所言,“富人的钱都是国家的”,那有钱人带着资产移民国外,岂不等同于转移国有资产,给“仇富”制造了更多口实?而按这样的逻辑,投资移民的人,即便遵纪守法,程序无暇,也应被视作“罪人”。
当然,如此刻板理解,会低估宗的智商。他先说“公众没必要仇富”,后说“杀富济贫的后果”,说话技巧很高明。从先前美国记者的提问看,即便号称有“橄榄形”稳定结构的美国,“仇富”也是人之常情。公众有“仇富”心理,也不见得有“杀富济贫”的能力。
不过,公众没有“杀富济贫”的能力,不代表其他势力没有。简而言之,宗庆后看似宽心之谈的“仇富论”,其实隐含着民营企业家的一种嗫嚅未敢言明的忧惧与游离心态: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他们积累下惊人财富,也因周遭的环境因素,累积下了种种不安。尽管身为巨富,他们在公众面前却要一再强调生活不奢侈,“和很多普通老百姓也一样。”尽管财富为人羡慕,他们在一些肆虐的权势面前,也只能俯首帖耳,感受不到尊重。
实际上,激发创富热情,理应张扬财富带来的享受感与成就感。何况先贤有言,“富人不奢侈,穷人将饿死”,因为富人的国内消费必将惠及穷人。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在国内低调,家属子女在国外一掷千金呢?
之所以如此矛盾纠结,还是在于缺少起码的安全感,心存隐忧,越挥霍越惶惑。身处财富之巅的宗庆后能不感受至深?
新闻推荐
天气炎热,找凉快便成了人们的一大需求。美国科学家表示,其实身体有几个重要的降温点,保证这些地方凉爽,就能很快使全身都凉快下来。这些部位一般都是动脉或血管密集的地方,可迅速降低血液温度,带走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