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祎一
星档案:
王祎一,2002年出生,现为七里河小学四年级四班学生,2012年1月14日本报《作文周刊·红蜻蜓》栏目刊发其习作——《蜗牛》,这也是小作者刊发于本刊的第一篇作文。
星攻略:
王祎一:想写好作文,就从仔细观察起步
文/雷媛 本报记者
内心热爱是观察的前提
小小女生王祎一从小就非常喜欢小昆虫、小动物。才10岁的人已经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还能随口背诵出书中关于描写蜘蛛等昆虫的句子。蜗牛也是王祎一喜欢的,时常在一场雨之后,在她的房间里就会看到两三只蜗牛,从院子里的湿泥中捡来蜗牛后,王祎一就拿着爸爸给她买的显微镜等一套试验器具开始了仔细观察。
“这篇作文(《蜗牛》)是我自己写的,我想把自己观察到的很多有趣的东西写下来。还有想表达出我对蜗牛的喜爱之情。”从王祎一稚声稚气的话语里,很明显表达的一个核心理念是:缘于内心的喜爱是观察的前提。也唯此,透过观察观察者体味到的是一种乐趣。
从一二年级的写话训练开始,观察是师者首先灌输于学生们的写作途径之一,而且还会让学生或主动或被动地进行着对这事物那物体的观察。如王祎一这般年纪的学生,其写作文还不能完全地被称为写作,充其量只是练笔或习作的阶段,终究只要和写有关,就是要有内容的。所以,观察是小学生们用自己的眼睛看周围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他们获取素材表达抒发的重要途径,还有,孩童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多也是通过观察而被发掘出来的。
所以,有时候对孩子们而言,观察习惯的培养或形成是重于写一两篇文章的。像王祎一这样有观察的习惯,尤其是在观察过程中感受到的是趣味,这应该是观察于孩童习作最为可贵的意义所在。终究,孩童们快乐地写作是高于一切的。
生动描写来自观察
在王祎一身上,她的写作心得始终离不开“观察”二字。不过,坦率地讲,就观察对写作的帮助作用,如王祎一这样年岁的孩子还不是很能明白的,王祎一们观察这个时候是完全受兴趣所趋,也可以说属于懵懂状态的喜好而已。不过,无论怎样,王祎一借助观察而获取的裨益是明显的。
“我平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摘抄书中的好词好句,我的作文很多次地被老师当做范文在全班诵读,还有老师给我的(作文)评语是比喻生动。我觉得如果你能仔细观察,在你写作文的时候,你会觉得写起来很流畅,还有那些语句自然也会描写得很生动。”王祎一认真地说道。
对于自己喜欢的《昆虫记》这本书,王祎一依旧没有进行摘抄好词句的行动,只是,她将熟稔“摘抄”于心了,随口而出的一句句关于蜘蛛、螳螂的生动描写就是最好的注脚。眼下,王祎一的阅读量还谈不上多,至少她读书的质量却无疑令人欣赏。一句话,她把自己爱的书读到心里去了。无论谁,读书是在养心,而不是“养眼”,数量再多,没有把书读进心里,终是没有意义!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据《新京报》报道,7日,中国南车就媒体报道“奢侈动车”采购回应称,所报道动车组配件采购价格与实际严重不符。 最先报道“奢侈动车”采购的财新传媒7日对此回应称,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