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桐今年已经72岁高龄,老家是文祖人。他自幼就极具艺术细胞,喜欢吟诗作赋,酷爱书画艺术。中学毕业后,被推选为生产队会计。他聪明伶俐,白天上工把账目处理得井井有条,晚上就演习书法,还在木板上雕刻人物画像,尤以毛主席像最逼真。这些都对他后来能够坚持进行艺术创作打下了基础。但当时他也没有太当回事,直到后来他的特长有了用武之地。
本报记者 孙继广 通讯员 孙廷华
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
——出自毛泽东诗《七律·有所思》
1966年,中国全面爆发文化大革命,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一些宣传文革的口号,毛主席语录和画像布满在全国各地大街小巷的墙壁上。马建桐“学以致用”,自己特长得以展示,他接到文祖人民公社的“最高指示”,开始在公社驻地和周边的村庄书写毛主席语录和绘画毛主席图像。
在墙壁上所书写的那些大字都是一些美术字,对于马建桐来说不在话下,最显功力的还是画主席像。那个年代,如果画不好画得不像就会犯下“政治错误”,由于他早就打好了绘画底子,胸有成竹,做起来得心应手。最初一段时间还感觉有些手生,但是越画越觉得顺手,越画越像,画出的主席像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群众的表扬。
一时间,文祖公社主要村庄的大街小巷墙壁上,到处都是他的毛像作品,他俨然成了“名人”,尤以在公社驻地的几幅巨幅作品更显功力。其中,文祖大队的影壁墙前后两面的毛像他画了半月,文祖南阁上部的毛像最大,他前后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得以完成。南阁在文祖庄南端,是一座非常雄伟的古代建筑,是古代文祖老县城的城门,远远看上去,画中的毛主席给人感觉亲切自然,如同活的一般,成了当时文祖的一大景观。
像这种巨幅画像,绘画工作比较巨大,他一人绘画,却要有好几个人当小工,为他扎架子备用具。而他充满了工作热情,几乎一天不落地在颜料和油漆的陪伴下,度过了两个酷暑寒冬,他从1966年下半年开始,直到1968年夏天才算结束了这项“伟大工程”。
马建桐因为画毛像立下功劳,1969年被调到公社做财粮助理等职务。后来,他在文祖镇司法所、信访办等单位任职,期间还多次被章丘县公安局借调参加“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被人称作“人口专家”。几十年来无论干什么,他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而且没有放弃书画创作,每年春节,他都会早早买好笔墨纸张,给同事和街坊邻居写春联。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出自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
1998年马建桐退休后,不愿意在家享受清闲,而是来到明水居住,在位处明珠南区的官庄镇政府宿舍担任门卫工作。他有了更多的时间,继续修炼他的书画艺术,他的毛体书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给人感觉布局严谨,用笔恣肆,遒劲刚健,纵逸奔放,具备了毛体书法的神韵,甚至能以假乱真。
他不但临摹毛主席诗词,还别出心裁,独创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他在宣纸上书写毛主席诗词之后,还会配上毛主席头像,把两者巧妙结合,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这些年,他利用这种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大,也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得到了一些专家认可,连续获得全国、省市大奖。他创作的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加雷锋头像,获得“2012中华颂文学艺术”全国一等奖;毛主席诗词《满江红》加主席头像,获得“东方美诗联书画”全国大赛一等奖。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际文化交流展,有作品在日本参加巡回展出被收藏,还有作品被老年书画研究院永久性珍藏。此外,他的仕女、花鸟等画作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虽然他的书画作品越来越得到重视,艺术价值越来越高,但他从不吝啬,有求必应,作品不断被各界友人和单位收藏、悬挂,一些外地人也纷纷慕名而来索要作品。他创作的毛主席题词“为人民服务”加主席像,这几年更是成了“抢手货”,被悬挂在一些单位的显要位置。
如今马建桐依旧雄风不减,每天坚持艺术创作。他还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搜集整理了《中国通用字字帖》一书,不久将会公之于众。
新闻推荐
8月22日,莱芜泰禾食品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在生产即将出口日本的姜制品。莱芜泰禾食品有限公司位于莱城区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