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轮番上映,火了岁末的电影市场。几部热门影片看下来,却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无论是《1942》的民族悲情,还是《少年派》的奇幻场面,都无法在片尾字幕刚刚出现的时候,留住观众的脚步,字幕成了散场的信号。缺乏留下来看字幕的耐心,被很多影视圈人士看做是观众素质的问题。旅居海外的人士也纷纷指责国人“中国式看电影”的“恶习”,说在日本的影院里,“日本人一定要等到电影最后的所有字母都放完,才起身离开,剧场也才慢慢亮灯……”
如果说“中国式过马路”背后有着信号灯设置不当,行人路权缺乏保障等客观因素的话,那国人“中国式看电影”的背后也有着诸般无奈。有人想要尊重电影的制作者,却无奈要在扫地大妈犀利的目光中被盯出放映厅。影院的灯光也总在字幕出现的一瞬间亮起。电影本是舶来品。缺乏观影习惯的历史养成,再加上影院资源紧张,商家为了谋利而缩短间隔时间,这也导致提前亮灯,“驱逐观众”。改变“中国式看电影”的种种,需要观众观影习惯的改变,需要影院资源配置的改变,更需要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变。
□刘晶瑶 北京
新闻推荐
和宠物分别总是最痛苦的事情,但在悲伤痛哭过后,如何操办它们的身后事才是更应该考虑的问题。文/图marco火葬还是土葬?在饲养癫癫的时候,我就想过一个问题:成都现在养宠物的人这么多,如果宠物死后,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