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的“童模”行业发展迅速,不少家长热切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入这个圈子,同时也有许多人指责“童模”行业在残酷地消费孩子们的童年。其实,不光是“童模”行业,整个“童星”制造业都如此。
前些年轰轰烈烈的“超女”选秀,让一些怀揣梦想的花季女孩像坐火箭般一夜走红,令更多的懵懂少女心驰神往,纷纷做起“明星梦”。“出名要趁早,出道更要趁早”的心态蔓延,孩子们沦为急功近利的牺牲品。
由此,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年方十四便坐稳了日本首席影视歌广告红星宝座的山口百惠,面对有人力邀她的孩子加盟演艺圈,与同为演员的丈夫一直都婉言谢绝:“孩子还小,需要全面接受教育,至于以后需要或者适合走什么样的路子,则靠他们长大后自己选择。”2004年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影帝的奖杯是由导演代领的,柳乐优弥,这位14岁的新科影帝正在准备参加学校的年度考试—— — 对他而言,学业比奖杯更重要。
除了主动或者被迫准确定位之外,盛名之累也需要不少“星爸”和“星妈”们正视。像刘亦菲那样16岁就红遍全国、潜力大的演员毕竟凤毛麟角,商业繁荣,娱乐泛滥,低龄“明星”容易出,也容易昙花一现。这个时代,更看重全面素质,重视生存能力。“超女”季军张含韵和“好男儿”冠军蒲巴甲,可谓选秀中的幸运儿,一路“星运”畅通,但在2007年都乖乖进了高考考场。2006年,几所音乐学院并没有因为黄雅莉有2005年全国“超女”第六名的空头衔,就破格录取她。不少被誉为“常青树”的表演艺术家,决不是靠“我拿青春赌明天”的幻想出名,而是靠 岁月的磨砺和各方面素质的积累,把自己的事业推向一个又一个新高峰。正当各种选秀如火如荼之际,还是有一些清晰而理性的声音在回荡:成名与成功尚有差距,流行不等于流传,她们能红多久,关键看自身真正的素质和能力。
(黄自宏)
新闻推荐
由宋春丽、张光北、舒耀宣、宋楚炎、海一天、张倩如等主演的抗战题材电影《正骨》将于24日起上映。影片通过正骨的故事,展现了传统中医文化的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