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日本新闻 > 正文

再等一等一天一周一月一季一年我等了差不多一年有余给

来源:安庆晚报 2013-06-17 16:51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胡竹峰

 

再等一等,一天,一周,一月,一季,一年,我等了差不多一年有余———给赵建英《唯美:1984》作序。

我不是在等感觉,而是在等安排,也不是等安排,似乎在等天意,因为这实在是一本非同寻常的书。

今年是作序年,还有几个序等着我,事情那么多,人差不多要累倒了,歇一歇,不要说写序,写字都懒得提笔。歇一歇,另外的原因也在聚气,聚气为赵建英写序,为作序年完美收场。

前不久我回了趟乡下,今年第一次回去,朋友陪我到处逛逛,田埂、河滩、山前、屋后,我们走了许久。十年前、二十年前的往事像碎片在聚集,渐渐清晰。青山已变,夕阳倒依旧,青山修了马路,盖了房子,成了林场,不复是当年的青山。我突然想,故乡是帮人回忆的,故乡是一个被放逐的文人大脑的跑马地。

有些书也是帮人回忆的,譬如这本《唯美:1984》。几篇文章读下来,我就有了回忆,或者说我凭借文字穿越到了1984年。说来也真是巧合,我恰恰生于1984年。于是,看赵建英的文章,关于童年的记忆顷刻复苏。我想起小时候在乡下的点点滴滴,老井旁的村姑,槐树下的老牛。更想起冬天的清早,赖在被窝里,看着窗户发呆的辰光,入眼是糊在窗棂上的白白的纸,风吹日晒,已现出淡淡的灰黄,白里泛黄,黄中夹灰,淡淡的,淡得让我忍不住惆怅。

《唯美:1984》,我称其为怀旧之书。

如今赵建英离乡多年,她比我更清楚:故乡是回不去的,即便回得去,也不是属于自己的故乡。于是借文字抒怀,抒发对故土的情怀。乡音乡情,花草物事,渐近渐远,远在过去,近在笔底。记录与表述也变得从容自如,长作万言书,短写千字文。回忆本来就该漫漫漶漶,写到哪里算哪里,慢慢成了一本私人的精神发展日志,当然,何尝不是一部齐鲁山乡民俗的“风物志”。

之所以说是“风物志”,因为我在阅读时重逢了当下汉语写作中久违的田野之气与浩荡民风。耕田种地,吃吃喝喝,日出日落,这些最朴素、最普通的日子,赵建英随手一记,家长里短的生活顿时散发出文学的况味。许多段落颇有日本随笔的味道,不过一改日本随笔的唯美纤细,注入了来自民间的淳朴与厚重,弃哀艳为淡然,清雅的同时多了些许明亮。

《消失的曼陀罗》一文这样描绘故乡的花木:

我们队里的屋子旁边,是一些丛生的荆条、苍耳和曼陀罗。春末夏初,荆条开出粉色的花,能引来无数采蜜的蜜蜂,只见它们忽忽地飞在花丛中,停在花蕊上……荆条花谢了,接着到了曼陀罗的花期,只见白色的大朵的花像一支支百合。但是,曼陀罗的花和它的叶子一样,有一股淡淡的呛人的味道,所以,我总是离它很远,默默地看上几眼,那洁白的花朵,常令我怦然心动。说不出为什么,也许是一种预感吧。在它们消失以后,永远也见不到它们的身影了。

这种描写是放开式的,但分明又让人觉得节制,节制中有一丝淡泊,让平常的荆条、苍耳、蜜蜂和曼陀罗闪耀着写作者的个性光芒。

从某种程度说,这本书和大地血脉相连。让人阅读时,不仅可以看见一方水土的花草树木,也能触摸到芸芸众生的柴米油盐,尤其第三章“众生”一辑。赵建英对笔下的人物有感情,行文之际能看出倍觉难舍,恨不得多些笔墨写尽心中牵挂。《万家轶事》是一个家庭的变幻,《箍儿》《红粉》《无名氏》是一个个女人生活的起伏。《那些人,那些事》《明眼儿》《哑巴》,一篇篇文章中小人物的命运明明灭灭如窗前的油灯。

赵建英的书中,有很多原生态的观察与描述,那些看似漫不经心、随绪而为的文字构成了本书的肌理,也使行文显得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恕不引用了。所以我说:

《唯美:1984》是一本有关大地美学,也是有关民俗美学的书。它所呈现的场景和与之相关的世相,取自田野。

赵建英已过不惑,有些东西现在不写以后未必想写。

我年近三十岁,这几年看着一座比一座高的大厦,一天比一天快的日子,竟心生嫌恶,偶然翻出几张老照片几封老信函几本旧书反倒倍感亲切。

秋天时候在岳西和朋友坐在他家楼顶喝茶吃枣,入眼是后山树林中大片大片的红枫叶。那个下午,至今想来,兀自在心头流淌着诗意。我想起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句子,字里行间散发着晚唐的风韵。现在除了在文字里,找不到晚唐风韵了。赵建英的这本《唯美:1984》,也是在寻找自己的记忆,寻找过去的风韵。

从来没有哪本书让我感到如此之深的人情之暖与心血之暖。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春华秋实,夏华冬实,秋华春实,冬华夏实,四时皆华皆实,人间并不寂寞。

赵建英写从前的人事从前的情味,又文艺,又生活,暖暖的、粉粉的,弥漫着时间深处的旧气。过去的一切苦难,都被记忆筛掉,只剩下对逝水年华的追忆,那种静水深流般的感受,随着几代人的过去,已不会再现……

一个找不回来的作者在一个找不回来的时间中的写作,从动笔到出版,差不多快十年,几番番沉浮,令人唏嘘,好事多磨啊。时间的沉淀,让这本书越发醇厚,不枉。

我看重这本书。

是为序。

(《唯美:1984》赵建英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版)

新闻推荐

蕨菜登上寻常百姓的餐桌

本报讯(记者

 

查灿华)薇菜和蕨菜,过去是救荒草,如今已步入高档餐桌。尤其是野生薇菜,实属上品,是向日本出口的大宗山珍野菜。不过,在咱安庆的餐桌上,薇菜和蕨菜都不算稀罕物,不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再等一等一天一周一月一季一年我等了差不多一年有余给)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