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自述
我叫伍远值,是全州县文桥乡栗水村人,家里有四兄弟,我排行老三。
我家里挺穷的,当年,我们受到日本人的压迫后,开始征兵,当时征兵的政策是“三丁抽两、五丁抽三”,我们家里有四兄弟,最终我们都当了兵。在我们家,我的祖父、父亲没有读书,我们兄弟几个也没读什么书。这样算来我们一大家子人没一个读过书,个个不识字。
YMG记者栾盛杰摄影报道刘玉采访整理
人物简介
伍远值,男,现年95岁。1918年生于广西桂林市全州县文桥乡栗水村,1938年分配到工兵部队,1944年加入全州县府自卫队二大队第四中队一分队。其间多次参加对日战斗,右腿膝盖在战斗中被日军步枪打伤。1945年抗战胜利收复全州县后,复员回家。1948年结婚后育有五个儿女,现与86岁的老伴单独住在老屋。
初入工兵团四处做工事
1938年征兵的时候,我们家里除了小弟和大哥结了婚,我和老二都没有结婚。1938年12月,我应征到县里,被送到柳州后分配到工兵二团,是个列兵。我们在工兵团集训一段时间以后开始在防御阵地负责挖山、挖战壕、掩体、爆破、架桥等工事。除了训练军事科目,我们也训练礼仪。比如敬礼,分室外军礼和室内鞠躬,还分持枪敬礼、扛枪敬礼、端枪敬礼和背枪敬礼。
工兵二团人很多,来自全国好多地方。来宾、宾阳、黄沙河等地都驻扎过工兵二团的人。我们先是布防在柳州,1940年调防到千江,再后来又调防到宾阳,1941年调防到来宾。1941年农历11月末,我从来宾回到全州老家。
日军侵犯家乡拿枪抵抗
1944年5月,日军进犯衡阳,全州县开始征兵组建自卫队,成立了两个大队六个中队,我被征到二大队第四中队一分队。
同年6月末,日军到了衡阳,随后发动衡阳会战。到8月初,衡阳沦陷。随后日本人向广西发起进攻,到达了全州。
我们换防到界首有个叫做大源口的地方。11月,跟日军打了一仗,由大源口退到交川,从交川过界首河到达百里,过了百里山川界以后我们驻扎在海阔塘,再后来我们在封门岭又与日军交了几次火。之后在全州县才湾、山川、五地、公婆岭、星子界等地多次与日军发生战斗,那段时间我们也经常和部队合作打日本兵,在天湖山区也打了很多次游击战。
伏击日本人右膝中枪
1945年,反攻桂林。我们自卫队配合主力部队在全州、山川一带打游击战。这年夏天的一个早上,我们接到命令和主力部队一起在五地、封门岭旁边的山坳伏击日本人。那天天刚蒙蒙亮,我们就摸索着到达目的地准备战斗,我找了一棵大树做掩护,眼睛死死地盯着前方。9点多,一小队日军从北边过来了,他们顺着山下的那条小道,悄悄地快速行走着。不晓得他们怎么发现我们了,两支队伍几乎同时向对方开火。
当时战斗打得很激烈,仗打了有半个多钟头,我们这边一个排长喊“冲锋”,我们就端起枪边打边向着日本人冲过去。没跑多远,我的右腿膝盖被日军打中,旁边的战友把我弄回去了。还好没有伤到骨头,是被步枪从侧面打伤的,现在中枪的地方还有个伤疤呢。1945年8月,日军投降。收复全州县以后,我们由山川撤到龙水驻扎,之后县大队解散,于是我复原回家种田。
□采访手记
演示军姿,“杠杠滴”
我们一路打听,辗转找到伍远值老人的时候,老人正和老伴在屋外坐着。老人的家在村子的边上,从侧门走出门槛就是一片田地。
老人把我们请进了屋内,房间很狭窄,但收拾得很干净。没有过多的寒暄,我们便和老人聊起了他的从军经历,聊起当年打日本鬼子的话题,老人显得精神十足。
在帮老人拍照的间隙,旁边的志愿者问起他当年是如何敬礼的时候,他立马来了精神,不仅详细讲解了敬礼分几种,还每解说到一种的时候都配以标准动作演示。那军姿“杠杠滴”。我想,老人是否在那一刻搜寻到了模糊已久的记忆,是否听到了尘封心间的冲锋号角?
伍远值
岁数大了,加上右膝曾受过枪伤,伍远值老人外出时,一般都拄着拐杖。
新闻推荐
招远住建、文化等部门在对传统村落资源进行再调查的基础上,日前又将十五个历史文化底蕴比较丰厚、传统建筑保留较多且保存较好的古村落,推荐申报首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