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赝品也要有真本事。曾有一种赝品叫张大千造,打蒙了不少人。张大千是名画家,能获“造”的称号,可见其精于仿造本事。其实,这不是新鲜事。
新鲜的是张大千的作伪术,堪比画技。这才是令人惊奇的地方。大凡名家,都会或多或少,做过伪画。有人多,有人少而已。否则,哪有那么多以假乱真的历代名画。
老藏家往往先看作品整体印象,即气韵、布局等,所谓一眼货。第一眼后真伪立判。这话有些夸张,但也八九不离十。一眼后,喜欢的才要细看。这感觉有点像“一见钟情”。
张大千作伪,深谙藏家心理。藏家喜欢石涛作品,张大千便仿石涛。有人说,张大千仿石涛,或借古画一角,引申扩大;或临摹加工,或自己创作,直追石涛,唯独缺浑厚而已。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他手里诞生了一批石涛作品。临摹是学画的第一步。临不像,怎能学得好。显然,张大千下过极大的功夫,不论临摹还是创作尽得石涛神韵。这就是他的本事了。
逆藏家心思而动。藏家多认为,时人的书画水平,远低于前代。有经验藏家,看字画要先看款。曾见一徐悲鸿画,做的真好,就是日期,漏了马脚。查徐氏年谱,作画时人早去北京,款却落在四川某地,显然有问题。张大千水平高,不怕。专题长款,一次竟给一八尺绢本山水题200字的隶书长款。这下唬住了不少人。
上海的地产大王陈连荪,想要一幅石涛的大画。张大千赶制了一幅丈二匹的,要价6000元。陈不放心啊,是不是真的。找张大千来看,张大千立马说赝品。陈很是生气,将画退回。谁知,张大千却放出风声,要万元收购。陈听到这消息,自然信以为真,赶紧万元购画。
此外,细部是必究的。用旧纸厚墨作画,用香头烫出残迹,用胭脂调印泥……虽是寻常手段,也能见张大千的真本事。深谙藏家心理,巧妙投其所好,这才是作伪的最高境界。据说,张大千造多被日本人购买,还出了画集。问题是,人家眼力真有那么差?
逛市场,各种各样的张大千作品,真真假假,让人眼花。赝品遍地,真品鲜见。张大千在造别人假时,他也被人造假。
新闻推荐
本报讯 经历了去年的无照驾驶被“三停”和甲沟炎手术治疗后,孙杨终于可以正式回归赛场了。4月15日,记者从青岛市体育竞赛管理中心了解到,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最高级别年度游泳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