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日本新闻 > 正文

祭祀,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各地群众举行清明纪念先烈活动

来源:绵阳日报 2014-04-07 02:01   https://www.yybnet.net/

又到清明,各地的烈士陵园、烈士纪念场馆迎来了络绎不绝的祭奠、参观人群,献花、默哀、鞠躬、瞻仰,简约而庄重的仪式,表达着人们对先烈的哀思。

抚顺

干部群众公祭雷锋

700多支菊花在绒布台上一字排开,黑色绒布寄托着人们的哀思,黄澄澄的菊花蕴含着生机和向上的力量。

4月5日清明节,辽宁省抚顺市700多名干部群众来到雷锋墓前,公祭这位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烈士英雄。

参加公祭的群众,大多为抚顺市“雷”字号单位的代表:高速公路雷锋站、雷锋团、学雷锋志愿者艺术团、雷锋小学、雷锋中学……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在初春的寒风里将手中菊花细心摆放,然后一一鞠躬。

祭祀,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在“雷锋城”抚顺,各种各样的“雷锋”单位、组织遍布大街小巷,仅学雷锋小组就有40000多个,学雷锋服务队6000多支,全市还连续8年评选了近百名“百姓雷锋”。

前来祭祀的抚顺市学雷锋志愿者艺术团团长王婉茹介绍,他们团有21个分团1600多人,10年来志愿者们为社会贡献了宣传雷锋精神的公益演出1000余场。随队前来祭扫的辽宁省边防总队宣传干事孙剑秋说,他们每年清明都来,缅怀雷锋是为了教育自己:“有了榜样的引导,有了精神的力量,我们才不会迷失!” (据新华社)

南京

举行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确立后首场民间追悼活动

4月5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部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死难者遗属、众多参观的市民和日本友好人士,齐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遇难同胞名单墙(俗称“哭墙”)前,参加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2014年清明祭”活动。

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研究员在仪式上表示,今年的祭扫活动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确立后,在纪念馆举行的首场民间自发的悼念活动,活动的举行既是对日本军国主义罪行的控诉,也是对人性和良知的呼唤。哭墙是30多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共同的墓碑,这些名单是1937年南京遭受日本侵略和加害暴行的具有代表性的证据,也是南京人苦难历史的沉痛记忆。通过每年清明节的祭扫活动,告诫人们,尤其是青年一代要牢记历史教训,防止历史悲剧重演。 (据新华社)

甘肃

公祭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

清明节前夕,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甘肃省高台县2000余名干部群众举行“纪念先烈·报效祖国·圆梦中华”公祭活动,祭奠怀念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

纪念馆展厅里一张张弥足珍贵的资料图片、一件件充满故事的革命文物,见证了惊心动魄的高台战役,也在诉说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简朴生活,以及他们与人民群众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

红西路军纪念馆负责人安永香介绍,始建于1954年的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等,馆内掩埋着红西路军转战河西、血战高台壮烈牺牲的3000多名革命先烈的遗骨。自纪念馆建成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达1000多万人次,近几年每年接待游客量60多万人次。

(据新华社)

“为民”是最好的纪念

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清明时节祭扫陵园、缅怀先烈,对党员干部来说,也是一次接受教育、洗涤心灵的契机。一位基层干部参观纪念馆,面对淮海战役中民工踊跃支前的照片,感慨地说:走群众路线,就是对先烈的最好纪念。

“非自安自足以自乐,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正是因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无数英烈抛头颅、洒热血,求的是大众解放、人民幸福,一代代党的优秀干部像焦裕禄那样“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为的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先烈们的为民情怀,唤起了亿万人民在不同的年代矢志追随,也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了明心见性的镜子。

当前,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已全面展开,这是对基层群众工作的一次检验和锻炼。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需以先烈为镜,问问和群众的感情“亲不亲”,一事当前是替自己打算还是为民解忧;查查四风问题“重不重”,是惯做官老爷还是甘当“泥腿子干部”;看看为群众办事“实不实”,到底还有多少“最后一公里”亟须打通。从严上要求,向实处着力,才能取信于民。

古人云,为政以德,修己安民。对共产党人来说,为人民服务就是最大的政德,密切血肉联系就是最好的修养。铭记历史、学习先烈,心系群众、勇于担当,才能不断交出让人民满意的新答卷。

(据人民日报)

4月5日,礼兵肃立在广州起义烈士纪念碑前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路洪才在遇难者名单墙前献花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外,6岁的小志愿者周芷娴为前来参加活动的军人分发鲜花

新闻推荐

中日关系能否“融冰”

近一个月来,日本各界代表团频频访华,引发舆论关注:冰冻已久的中日关系会否就此开始“融冰”?中日关系专家认为,这些访华团对于缓和两国关系会“有所帮助”,但安倍晋三政府一再冥顽不化,近来四处煽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祭祀,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各地群众举行清明纪念先烈活动)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