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镇石牌,听了不少杨月楼、杨小楼父子的故事,其中杨小楼晚年“拒演”的故事最让我感动。1936年春天,日本扶植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主席殷汝耕过生日,派人从通县到北平请杨小楼唱两场堂会戏,并许诺付给加倍的包银。杨小楼极为蔑视这个汉奸,借故拒绝赴通县演出。殷汝耕最后只得强行让杨小楼的外孙刘宗杨代替演出。杨小楼为了保持民族气节,拒绝与日寇及汉奸合作,他索性留起胡须,披上道袍。
据查,杨小楼素信道教,道号杨桂年。1922年出版的《戏杂志》中有“盖际云与小楼同好黄老学”的记述。杨小楼信道教,是否因为他演武戏,通过道教养生,培元固本,提振精气神?还是与梨园行供奉道教“九皇神”及祖师爷唐玄宗(信奉道教)有关?他的家乡怀宁戏曲艺人就普遍信奉道教。怀宁洪铺镇有一块明代立的金鸡碑(也叫戏神碑)。大量史料表明,“金鸡”就是旧时社戏所祀之神,属于道教文化的产物,它来自艺术之神“二郎神”座下的“金鸡”和“玉犬”,且在怀宁徽班的早期就被供为所祀戏神。
到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杨小楼深感国破家亡之痛,又脱下道袍,披挂戏装,积极参与赈济灾民、慰劳将士的义演。在北京“第一舞台”,他与郝寿臣合作出演《九伐中原》,引起很大轰动。剧中的英雄姜维到了生命的穷途,念白道:“四十五万铁甲雄兵,只剩下七人五骑……”末路英雄姜维涕泪交流,口吐鲜血。让观众震撼的是,杨小楼竟然也咳出了鲜血。
1938年2月,在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半年后,杨小楼因病逝世,走完了苦难与辉煌交集的61年的历程。他病重期间衣着道袍,弥留之际嘱家人定按道装成殓。
梅兰芳惊闻噩耗,悲痛地写下“老成凋谢”四个字。
梅兰芳比杨小楼年少17岁,杨小楼名满京津之时,梅兰芳还在科班学戏。梅兰芳特别喜欢杨小楼的武生戏。1916年梅兰芳和杨小楼参加了朱幼芬组织的“桐馨社”。最初他们只是同台演出,后来才合演《春秋配》。1921年,梅兰芳与杨小楼组成“崇林社”,他们合作演出的机会更多了,先后演了《回荆州》、《金山寺》、《大五花洞》、《长坂坡》等戏。
杨小楼的艺术生涯中,以与梅兰芳合作演出的《霸王别姬》最有成就。梅兰芳演虞姬,杨小楼饰项羽。这出戏不仅成为梅兰芳优秀代表剧目之一,同时也成为杨小楼的“传世之作”。杨小楼将霸王的英雄气概和壮志未酬表演得淋漓尽致,梅兰芳把虞姬的悲哀无奈和忠贞不渝也表演得十分到位,两个人在一抬手一低吟之间细细刻画出人物性格。加上含蓄的布景、写意的脸谱,一点一滴地把豪情和伤感传递给观众。在优美的“剑舞”之后,美人自刎,英雄垂泪,令人千载后依旧为虞姬唏嘘,为项羽扼腕。观者的人生经历和剧中的悲欢离合如此默契,如此投合,当然是场场爆满,次次压轴。
在现代京剧界,杨小楼享有“武生宗师”的盛誉,他和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为“三贤”。杨小楼去世,余叔岩吊唁送匾额:“吾道同悲”。余叔岩说:“杨小楼完全是仗着天赋好,能把武戏文唱,有些身段都是意到神知;而在他演来非常简练漂亮,怎么办怎么对,别人无法学,学来也一无是处,所以他的技艺只能欣赏而绝不能学。”
戏曲理论家齐如山如此评价:“杨小楼自然是光绪末叶民国以来的第一名武生,但在全戏界他可算是第三名。以前的脚色不必说,五十余年以来的红脚,共有三个人。前清光绪二十六年前后以至民国初年,最红者为谭鑫培。民国以后最红者为梅兰芳。杨小楼虽然不及他们两个人红,但也能抗衡。”齐如山作挽联曰:“齿德均尊,犹执谦恭维族谊;形神虽逝,尚留青白著乡评。”
我从“三贤”,想到了“同光十三绝”———清代画师沈蓉圃绘制于光绪年间的工笔写生戏画像,其中有三位是安庆人:程长庚、郝兰田、杨月楼。
1890年,父亲杨月楼去世,杨小楼才12岁,他跟着“义父”谭鑫培刻苦学戏,十年后自行挑班,随后以武生挂头牌,在动荡的岁月里,支撑了长达26年,在京剧史上独一无二。杨小楼技艺自成一家,独树一帜,他塑造的武生,动作厚实稳健,威武凝重,气概非凡。一次,梅兰芳指着《青石山》中杨小楼扮演的封神后的关平,赞叹说:“一副天神气概,看起来可以和唐宋名画家的天王像媲美,从头到脚挑不出一点毛病来,是武生最好的一个蓝本。”
杨小楼躯干硕伟,嗓音嘹亮、充实,声腔激越,念白抑扬顿挫,韵味十足。在《长坂坡》中他演的赵云,出场前只一声“马来呀!”举座皆惊———千年前的常胜将军在这一声雄浑豪迈的呼唤声中,带着忠勇仁义来到观众面前。难怪当时人称他为“活赵云”。杨小楼的眼睛也运用得与众不同,在戏中人物没有动作或没有台词时总是眯着,等到关键时分,猛地一睁,精华毕露、锐气逼人,雄浑凝重中又刚直威猛,令行内人士赞叹不已而又无法企及。
北京大学教授、历史学家吴小如在《京剧老生流派综说》中写到,杨小楼与郝寿臣演《灞桥挑袍》堪称双绝,“只因为第一场在吉祥戏院演后,杨小楼即觉头疼,他生平信奉道教,以为亵渎神灵,示惩于身,他的夫人严命女婿刘砚芳在庭院‘跪香\’,遥向关神谢罪。可是第二场之后,杨小楼头痛依然,忏悔之余,决定不再演出……两场演后,即成绝响。”
以戏装代表身份和形象的杨小楼,去世后身穿绣着八卦太极图案的道袍,说是到“道国三千金世界,天京十二玉楼台”去仙游。
新闻推荐
5、中共亳县县委在这里成立由于距离亳县县城比较远,交通不便,日军不容易到达,古城集在抗战时期成为了从县城逃出来的国民党亳县县政府的驻地。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