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报记者
项珍
安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文化之邦”“戏曲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古皖文化、桐城派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和民间文学艺术。然而,在经济转型的今天,民间文化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土壤,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优秀民间文化呢?安庆市的民间文艺家们坐不住了,希望能做些什么,把民间文化展示给子孙后代。2月初,记者采访了安庆市的的民间文艺工作者,了解安庆民间文化的发展现状。
一切艺术的源泉
“一般人对民间文艺了解的很少,其实民间文艺是一切艺术的源泉,现在人们所说的所有艺术都是从民间艺术中孕育出来的。”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毕成寿告诉记者,民间文艺家协会和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一样,都是文联(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系统的一部分,与其他协会不同的是,民间文艺家协会不只是研究某一项内容,而是包罗文学、艺术、民俗、民间工艺等各类文艺,研究内容十分丰富。“民间艺术工作者就像泥土一样,默默无闻,他们做的都是像泥土一样朴实的工作,搜集、整理、继承和发扬民间文化。
“我们现在都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说白了就是从民间文化中发展而来的。”毕成寿向记者介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的很多内容其实就是来自于民间的歌谣。“‘风\’又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都是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有感而发,通过歌谣的形式把他们的情绪表达出来。可以说,《诗经》就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而以《诗经》为代表的古代经典,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中很多内容就是从我们民间文化中发展而来。在我们安庆地区搜集到的最早的民歌就是《孔雀东南飞》,这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以民间的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文人以诗歌的形式记录并流传下来,我们现在的人才得以知道汉朝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凄美爱情故事。”
编纂民间文艺大典
民间文艺的内容丰富多彩,毕成寿认为,这些都是农耕时代文化的产物。“因为当时交通不发达,人们相对比较封闭,娱乐活动也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大家只能自娱自乐,以唱歌、跳舞等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要想唱歌就得自己编词,而劳动人民相对来说没有文人那么雅,编的词可能比较粗俗,但是他们表达的情感绝对是真实、质朴的。”毕成寿表示,由于当时环境的相对封闭,民间文化还保留原生态的内容,代代相传,这种状态基本上维持到改革开放之前。“当时我国的农村相对还处在农耕时代的末期,现代文明似乎到了但是还没有到农村的那种状态。而改革开放之后,城乡人口开始流动,年轻人走出农村,只有老人留守,这样就导致人们世代相传的民间文化在传承上出现断代的危险,农业文明或将消失。”
“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在几千年的农耕时代孕育而出的,而工业文明在我国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是很厉害的,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我认为民间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DNA,保存着我们民族生命的密码。现在的很多年轻人都不了解我们的民间文化,再这样下去,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岂不是要断送在我们手上?”毕成寿坦言,本着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决定编纂《安庆民间文艺大典》,对安庆从古至今的民间文化进行一次整体大盘点,让民间所有的瑰宝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永久的珍藏。
材料正在收集整理
据毕成寿介绍,《安庆民间文艺大典》计划分6卷,分别为民间文学一卷、二卷、民间艺术卷、民俗风情卷、五千年文博园卷、佛教寺院卷。目前已经完成民间文学卷的编纂,开始民间艺术卷的组稿、采稿。“从事这项工作的大都是五六十岁甚至年纪更长的人。”年过六旬的毕成寿告诉记者,他年轻时下放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唱农家人世代相传的歌谣,听老一代人讲述祖辈说过的故事。“我们这代人生活在农业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交界处,既知道过去,正经历现在,如果不把民间优秀的文化保留、传承下来,很可能会出现民间文艺的断代,因此我们民间文艺工作者有责任做好这件事。”
目前,吴牧正在收集与整理安庆城区民间工艺的材料。作为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吴牧研究安庆民间工艺几十年,在他看来,过去安庆的民间手工技艺相当了得,原因得归咎于安庆曾经是安徽省的省会。“安庆是古城,从1217年黄干建城至今,已有将近800年的历史。清乾隆二十五年,也就是1760年,安庆被定为安徽省省会,直到1938年日本军占领安庆。在这期间,安庆作为省会,是我们安徽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再加上安庆是沿江城市,交通便利,南来北往很方便,所以徽商聚集,手工业、民间工艺都很发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铜雕、漆雕、雪木雕等手工技艺。”
曾经的辉煌成就
据吴牧介绍,1934年,在安徽寿县出土了一批残缺不全、破损严重的春秋时代的青铜器,运到当时的省会,也就是安庆。后来,中央博物院了解到这批文物是价值连城的国宝,指示将其修复,并准备从中挑选几件参加第二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中国艺术博览会”展出。于是,通过公开招标,“同和兴”铜锡店一举中标。经过能工巧匠们半年的修补,这一批破损严重的古文物恢复了原貌,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之后中央博物院挑选了4件修复好的楚器文物,奔赴英国,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文化以及精湛的工艺,受到各国人士的赞扬。当年在英国参展的楚大鼎现在已经成了安徽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多亏了当年修复它的铜匠师傅,也足以见得我们安庆当时铜雕工艺的发达。
此外,安庆市的漆雕工艺成就也很高。安庆市漆雕工艺的创始人杨积善,幼年就开始在油漆店学徒,技术精湛,会画会雕。1958年,为继承和挖掘传统工艺遗产,杨积善开始堆漆画创作。在经过处理的杉木板上绘上图案,先用油灰堆砌,雕塑造型,再涂饰配色。杨积善的漆雕作品注意主调和形体构图,善于运用色彩,曾与合肥、芜湖漆画比美。杨积善1959年创作的十二幅麒麟花卉还被选送到北京,参加全国工艺美术馆展出,受到较高评价。然而,说起安庆民间手工艺,不得不说雪木画的创始人黄德义。黄德义用去皮的天然植物创作出的雪木雕塑画在全国独一无二,整个作品晶莹剔透,富丽高雅,既有中国画的韵味,又有牙雕的雪洁。1984年,安庆市与日本茨木市建立友好城市,黄德义的雪木画《清风》,被市政府作为礼品赠送给茨木市,备受欢迎。1987年,黄德义参加全国商品展销会,他的雪木画《振风塔》,再现安庆塔影横江的壮观奇景,构图精巧、气势磅礴,让很多看到这幅画的同胞产生思乡之情。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漆雕、铜雕行业逐渐没落,但这并不能否定它们曾经的辉煌历史。“现在新兴的手工技艺也很多,像蛋雕、根雕等,我们也会把这些都收入《大典》中,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为后世留存。”吴牧说。
新闻推荐
5、中共亳县县委在这里成立由于距离亳县县城比较远,交通不便,日军不容易到达,古城集在抗战时期成为了从县城逃出来的国民党亳县县政府的驻地。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