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买“神药”成了中国不少赴日游客一项重要日程,其热购程度丝毫不逊色这几天北京夏日的炙热。
在网上搜索关键词“神药”,立马就会跳出来一堆让人眼花缭乱的结果:“去日本必买的12种神药”,从“小林退热贴”到“命之母”更年期保健药;澳洲××牌“万能木瓜膏”,百年神药,澳洲人手一支,甚至“吃下去也没事”……然而这些“神药”真有这么神吗?
中国游客访日“扫货”居家常备药
本月1日,日本小林制药公司发布消息称,这家公司部分产品被中国网络媒体推介为“去日本必买常备药”,访日中国游客纷纷“扫货”,公司第二季度销售额增至去年同期的5倍多。
这些神药中,有涂抹在伤口后形成薄膜防止细菌进入的“液体创可贴”,有助改善皮肤泛红的“角质软化膏”,也有贴在额头用于冷却的“退热贴”。据新华社驻日本记者了解,不仅小林制药,其他几家生产非处方常备药品的日本商家,也都数钱数到手软。
但是这些药在日本只是居家常备药,称之为“神药”,并非因为这些药包治百病、一服见效,而是由于这些药品一来物美价优、安全放心,二来设计新颖、科技含量高,三来国内市场不多见,比如治疗鸡皮肤的角质软化膏就成为很多国内爱美人士心仪的对象。
功效被夸大代购和商家大赚其财
而其他“神药”,虽然各有所长,但也没有到“万能”“治百病”的夸张程度。就说“润唇保湿、祛痘祛痕”的澳洲木瓜霜,据新华社驻堪培拉记者称,她慕名买了一管囤在家里,但是用得不多,“好像也没那么神”,而她的一些朋友就对“神药”看法不一,有的人指出,“神药”效果还好,保湿皮肤,但用着也“不如QV(澳洲一个牌子的润肤霜)”。
印度让人“毁三观”的牛尿也并非那么“神”,号称可以抗癌的牛尿虽然在印度追随者众,然而也有印度专家指出,用牛尿加工而成的饮料虽然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并非像宣传的那样可以有效治疗肥胖、癌症。新华社前驻孟买记者汪平就解释说,相信牛尿治病,还是植根于当地印度人对于神牛的崇拜,实际上并没有科学依据,牛尿变神药,还是“噱头的成分居多,实际上没有啥特殊功效”。
剥开各国“神药”的包装,神药也无非是当地的常备药,或者基于某种特定价值取向而被曲解的宗教崇拜现象。有的“神药”固然有一定好处,但其功效更多的是因为购买者的心理作用而被夸大了。而代购者和商家正是利用了一些消费者盲目追捧“神药”的心理而大赚其财,甚至向国内消费者推销一些安全隐患极大的“三无”药品,让人们破财之余更有害健康。
(据新华社)
如何破解“洋神药”情结
出国抢购“神药”的背后,也反映了一些国人对本土药品不放心的心理。虽然有的国外常备药品也能在中国买到,可是有人却认为去国外买药更安全,更有价值。而反观我国药品,定价偏高、针对特定人群和少见病的专用药短缺,让有的消费者觉得“让人不那么放心”,而还有很多国外的创新药物都不包含在国内医保的范围内,使得一些消费者吐槽“难以承受”。
如同在日本马桶风靡全国时,“中国企业为何没抓住马桶盖商机”的疑问一样,面对“洋神药”情结,中国企业该如何深挖市场、创新产品?监管机构又应如何完善新药批准制度,同时鼓励中国企业制新药,造良药?思考这些问题的解决,或许才是解开“神药”情结的症结所在。
新闻推荐
俄罗斯卫生部长韦罗妮卡·斯克沃尔佐娃18日访问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或“北方领土”)中的色丹岛。这是继去年9月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的亲密助手、俄总统办公厅主任谢尔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