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不畏风雨 勇创治学典范

来源:兰州晚报 2010-04-30 20:09   https://www.yybnet.net/

江隆基和学生们在一起1960年,江隆基代表周总理为外国专家颁奖。1963年12月,张友渔、江隆基(左一)率学术代表团访问日本。

他为兰州大学带来北大兼容并蓄的治学理念,形成了日后兰大人踏实苦干的优良学风;他把脉定调,为兰州大学确立了日后的优势学科,培养了一批学术带头人;他纠正左倾错误路线,不顾个人安危保护了一批学术大家和挽救了大量科研成果,为兰州大学保留了“强身固本”的关键力量。江隆基在兰州大学只有短短7年,却用自己的远见卓识为这所高校指明了办学的方向。这位杰出的教育家在他最后的岁月里,把一生所积累的办学经验都奉献给了兰州大学。有人说,江隆基对于兰州大学的贡献,犹如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学,是兰州大学迈上新台阶的奠基人。

校园内春光正好,江隆基的半身铜像安放在兰州大学逸夫馆门前,目光中依然流露出一如既往的坚定,兰州大学是他最后奋斗过的地方,对于这里他有着太多的期盼。有人曾这样说,江隆基最大的贡献就是在兰大建立了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把学校的教育、科研管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临危受命

力挽狂澜

1959年前夕的兰州大学教学秩序混乱,政治运动频繁,当时流行一句口号是“学生上讲台,老师下讲台”。学生自编讲义上台给老师讲课,甚至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对教师进行业务考试为“美谈”。全校43个教室几乎全是果皮纸屑,无人打扫,实验室经常锁着门,仪器设备损坏严重。1959年初江隆基上任时,面临的就是这样一所高校。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江隆基在全校师生员工大会上做了题为“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中心,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

接下来,江隆基大力整顿教学秩序,从实验室管理、学生作息时间等方面都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并制定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江隆基的组织安排下,兰州大学从1959年秋季起,全校和各系都有了教学计划,并开始实施。全校88门课程(秋季开学的课程)都有了教学大纲。大部分课程有了讲义,部分课程还出版了教材。到1963年,兰州大学制订的各项工作条例、规章制度就有26种之多。

《江隆基传》的作者苗高生说:“当时,江校长制定的规章制度都是老师们一直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当时每学期江校长都在学校礼堂做工作报告,许多老师和我的感受一样,没有听过这么精彩的报告。礼堂内外全是师生,江校长不打官腔、不说空话,对学校的具体问题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听完他的报告,很多老师都欣慰地说‘江校长是个内行\’”

把脉定调

确定支柱

有机化学、原子核物理、生物等专业一直是兰州大学的强势学科,这些学科都是在江隆基当校长期间由弱变强的,他为兰州大学把脉定调,设置了9个系,26个专业,并确定了兰州大学的四个科研“台柱子”。

这四个“台柱子”是生物系的郑国錩,化学系的刘有成、朱子清、陈耀祖。他们成为了兰州大学最早一批的学术带头人,这些被称为学术“母鸡”的学者,“孵化”出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才,为这些学科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江校长很注重民主气氛,他常说学术观点要各抒己见、自由争论,不要乱扣帽子、乱贴标签,有多少家观点就算多少家。”苗高生回忆说。良好的学术氛围,让兰州大学各个专业发展迅速,1960年兰州大学定为全国重点综合大学,成为西北唯一的一所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1961年江隆基向教育部呈文把3年前割裂出去的中文、历史、经济3个系要了回来,为兰州大学日后成为名副其实的文理综合性大学奠定了基础。

因材施教

注重基础

听课,是江隆基长期以来形成习惯的领导方法,在兰州大学,他每周至少要听一次课。他当时经常去教务科,对当时的教务科长张开基说:“看看课表,陪我听课去。”江隆基听课最多的是政治经济学,他不仅听过每位教师的讲课,而且提出了不少意见。

今天人们痛斥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危害,却又备感无奈。而江隆基那时就已经反对分数排名,认为只认分数会把学生许多其他的优点给抹杀掉,也束缚住了老师的手脚,将会出现分数至上的结果,这些话现在听来尤其耐人寻味,充分显示了一位教育家的远见卓识。苗高生回忆说:“江校长非常细致,当时学校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例是多少,他都有过测算,他非常注重基础教育,提出基础课应当占总课时的77.5%~87.6%左右。”

江隆基深入教学第一线,提出对于不同类型的老师应当有不同的要求,让老师各展所长,在江隆基当校长期间,兰州大学的教学方式越来越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别,因材施教成为每个老师必修的基本功。

江隆基努力为教职工创造良好的治学环境,他说教育工作是一种长期的学术活动,应该提倡动静结合、劳逸结合,不能用加班加点的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取消寒暑假、星期日的想法都是违背教育工作规律的。特别是在物质条件困难的情况下,关心师生的生活、保护师生的健康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然灾害期间,生活困苦,高压倍加器组的教师们经常加夜班而接触辐射较强的射线。江隆基知道后,亲自批示每天要保证给这些教师8瓶牛奶的供给。当高压倍加器调试出来后,他专门爬上高凳去看靶室中的束流,向大家表示祝贺。在江隆基的领导下,各个学科如雨后春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那时,许多单位都不能正常运转了,兰州大学的教学楼、实验室晚上却灯火通明。

不顾安危

保护人才

在江隆基来兰州大学之前,学校里几乎所有的系主任和中层干部都被夺权,郑国錩、段一士等一批学术大家受到冲击,接受劳动改造。江隆基实事求是地为戴了“帽子”的教师、干部、学生平反,大胆启用那些富有才干的人。

郑国錩教授是我国知名的细胞学家,1951年排除种种阻力,从美国回到祖国,在兰州大学任教。1958年遭到批判,撤销系主任职务,停止研究工作,在校内“监督劳动”负责打扫文科楼的卫生。江隆基知道情况后,十分沉痛地说:“这样的科学家,是我们教育事业中十分难得的宝贵财富。”他迅速恢复郑国錩的职务,并表示歉意。

江隆基还以过人的胆识,起用因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山丹农场劳动改造的史学家赵俪生教授,请他重登讲台。江隆基亲自带领崔乃夫、丁桂林等学校领导,连续听了赵俪生两年的中国通史课。江隆基评价,“听赵俪生上课是莫大的享受。”对此,赵俪生撰文写道:“自己也是写了一辈子文章的人了,但是却无法描绘江隆基,只知道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赵俪生不顾身体的虚弱,经常一连上完3节课才回家,即使隆冬季节,他的衬衣、衬裤都被汗水湿透了。

对待年轻教师,江隆基往往是在不动声色中予以保护。当时兰州大学中文系老师吴小美由于有海外关系,正在接受审查,她面临的是组织听课、准备受炮轰。就在审查期间,江隆基专门来听她的课,江隆基对于这节课的评价是“课讲得好”,就这样,针对吴小美的批判戛然而止。对此吴小美曾撰文写道:“当时我不记得自己是怎样走回宿舍的,只记得倒在床上大哭了一场,仿佛把一切困惑委屈都释放了出来,深感我们的国家能多出几个这样的教育家该有多好。”

后来,江隆基因在北大反右扩大化中态度不积极,并力图保护一些著名学者,而被指责为“思想右倾”,并被调任为兰大党委书记兼校长。苗高生说:“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处境,但就像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成仿吾说的那样,江隆基是教育战线上的硬汉子,当年跪在日本人为他准备的滚烫炭渣上,他也没有怕过。”苗高生认为,江隆基始终认为中国的绝大部分的知识分子都是爱国的,他不同意乱给知识分子扣帽子。

1966年,疾风暴雨似的“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教育战线首当其冲。江隆基被康生点名,他明确表态“江隆基不是我们的人”。之后,江隆基被迫害致死,当时他61岁。

■人物简介

江隆基(1905—1966),教育家。陕西西乡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留学日本。1945年10月任延安大学副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副厅长。1952年10月,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后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1959年1月,任兰州大学校长。

■相关链接

兰大的“蔡元培”

蔡元培第一天到北大,向恭恭敬敬排在校门口的校工脱帽行礼,并回鞠一躬;多年后,江隆基在兰州大学的欢迎仪式上声音洪亮地说:“我是西北人民养活大的,我现在回来,理所当然是为西北人民服务。”两个人用不同的姿态表达着相同的办学理念,那就是要把眼前的大学办成一所科学民主、学术自由的大学。

今天,江隆基对兰州大学的影响无处不在,当年所确定的科研方向,大都发展成了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踏实苦干的优良学风更是让这所百年高校终身受益,以江隆基命名的“隆基班”已经成为兰州大学培养拔尖领军人才的重要班级。电视剧《江隆基》获第八届全国“五个一”工程电视连续剧奖,这是我国唯一一部以高校校长为题材的电视剧……

新闻推荐

早产巧克力 过期大白兔

本报讯 金港城糖酒批发市场里,竟然有人出售“早产”一个月的巧克力。七里河工商分局执法人员得知后立即出动,查扣了500多块(盒)过期不合格食品。...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不畏风雨 勇创治学典范)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