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
怎么吃?
饭桌上的盲从恐慌,都根源于不明真相。
我们在说起这些神奇的东西的时候,总是说“可能有”,“你怎么知道没有?”这跟判决岳飞的谋反罪是“可能有”没有什么区别。虽然说这些食物成分都非常复杂,不过在这种简单加热的条件下,一般只能发生交联或水解这样简单的反应。反应生成的东西被吃进肚子以后又会被消化成基本单元。用现代食品学的观点来看,把几种食品原料放在一起做成某种食品,只是为了好吃好保存,完全不会增加它的营养价值,更不会产生什么“神奇”的效果。而且,有些有价值的成分,比如某些维生素,经过长时间的加热倒是有可能失去活性。
喝水也会得癌症吗
每一次有什么关于癌症的说法,无论是吃什么会得癌症,还是吃什么可预防癌症,都能吸引无数眼球。最近关于饮用水中的溴酸盐超标的话题无疑集成了热门话题的若干关键词——饮用水、癌症、行业黑幕、主管部门不作为等等,所以有文章惊呼“饮用水中的溴酸盐在慢慢杀人”。那么,这个“溴酸盐”到底有多 “毒”呢?
自然的水中几乎没有溴酸盐,但是有一些以其他状态存在的溴元素。在现代饮用水处理中,通常要进行杀菌处理,让细菌含量降到某个规定值以下。对于瓶装水来说,杀菌步骤就更为重要。试想,瓶装水可能存放很长时间才被消费,如果没有经过杀菌处理,时间一长,瓶装水就成了一瓶细菌培养液了。多年来,人们用漂白粉杀菌。漂白粉含氯,其杀菌后的副产物也因此饱受质疑。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找其他的杀菌方式,臭氧杀菌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臭氧是一种氧化性能极高的活性氧,杀菌效果很出色。但是,它也能够将水中的溴元素氧化成溴酸盐。这就是饮用水中的溴酸盐的来源。不难看出,饮用水中的溴酸盐,与水质(水中本来的溴含量)和处理过程(臭氧处理流程和用量)有关。水中的溴酸盐一旦产生,就很难除去。一般而言,臭氧处理的饮用水中的溴酸盐含量在每升几到几十微克的范围。
溴酸盐对于人体是否有害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才得到重视。不过,迄今为止,研究都是停留在动物实验的水平。美国环保局和世界卫生组织分别对这些研究进行了总结,结论是没有足够证据证明溴酸盐对于人体的危害,但是有很多证据证明其对于动物的危害。所以,美国环保局和世卫组织把溴酸盐放在可能的“致癌物”类别里,而不是在“致癌物”类别里。基于动物实验的结果,研究工作者推测了溴酸盐对人体可能的危害。不同的研究论文所推测出的数据不完全一样,一般结论是如果每天饮用两升溴酸盐浓度在每升10微克左右的水,几十年下来,得癌症的概率会高十万分之几。
目前认为溴酸盐的作用跟总量有关,也就是说重要的是日积月累吃进了多少溴酸盐,而不是喝的那瓶水中含有多少溴酸盐(当然如果把溴酸盐当饮料喝了肯定有问题)。
新闻推荐
本报讯 快递公司员工上楼送邮件,回来后却发现放在车上的邮包被盗,里面装有价值2.36万余元38副进口高档眼镜架。城关公安分局刑警八中队接报案后,近日成功破获了这起特大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