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代玉
编者按 最近,全国环渤海15家主流媒体齐聚天津滨海新区,正式成立环渤海主流媒体联盟,并签署了《环渤海主流媒体联盟倡议书》,进行了主题采风活动。从今日起,本报在《环渤海采风·来自天津滨海新区的报道》栏目中,以采访札记的形式,陆续报道天津滨海新区的经验做法。
车辆一进入滨海新区境内,立刻便可以感觉到交通的繁忙和拥挤,各式工程车,挂着各地牌照的运输车往来穿梭,道路两侧目光所及是一片片繁忙的工地,一栋栋崭新的楼房,从这一刻起滨海精神、滨海速度、滨海效益开始以最直观的景象映射到每一个到过滨海新区的人脑中。
这里,也曾经是大片大片荒芜的盐碱滩,如今高速发展,一个个大企业拔地而起;这里,也曾经在珠三角、长三角的光辉下暗淡沉寂,如今一片现代化的新区正强势崛起,吸引着世界关注的目光!这里1994年生产总值仅为112.36亿元,2009年已增至3810.67亿元,以不到全市1/5的区域承载了全市半数以上经济总量。今年1至6月,其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增速再创新高,分别达 37.3%、 38.1%、36.1%。这里,就是天津滨海新区,一个正在快速发动的经济引擎,继深圳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在滨海新区规划展馆,工作人员指着巨大的规划沙盘介绍说,“天津滨海新区将着眼统筹布局区域开发,明确提出用三至五年全力打好‘十大战役\’的目标任务,通过加快南港区域、临港工业区、核心城区、中心商务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东疆保税港区、滨海旅游区、北塘区域、西部区域、中心渔港等十个重点区域的开发建设,显著提升滨海新区的发展水平,力把新区建设成为高端产业的聚集区、自主创新的领航区、新型消费的热点区、宜居生态的新城区、和谐社会的示范区、改革创新的先导区。”滨海新区政府研究室主任李彩良介绍说“十大战役”总投资1.5万亿元,在滨海新区22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南到北整体布局,由东到西统筹推进,涉及滨海新区的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功能区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涵盖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更为这块蓬勃的土地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一路驰骋,眼前正是“十大战役”缔造出的“滨海速度”:亚洲第一条民用飞机总装线——— 空客A320飞机总装线,从开工建设到建成投产仅用15个月,刷新了空中客车公司的全球建厂纪录;27个月零19天,环渤海湾地区最大的乙烯单套装置——— 天津石化100万吨/年乙烯装置从图景走进现实,创造了国内同类装置建设周期最短、首次开车用时最短的纪录;中国和新加坡合资的中新生态城,从提出动议到中新两国签署框架协议,只用了7个月;编制规划的建设者们夜以继日,一个月就完成了一般情况下至少需三四个月才能完成的国家动漫园设计。
天津市委副书记、滨海新区区委书记何立峰曾经说:“谋划好一定要快,就跟打仗一样,抓不住机遇就过去了。”这种发展的加速度,动力正源于时不我待、抢抓机遇的责任感、使命感,源于权限下放、统筹协调的制度创新,源于转变方式、有序推进的科学方法。
要土地。他们开发盐碱地、围海造地、填盐池造地,一年之内滨海新区聚集了全国2/3的吹沙造地船。
要资金。他们不惜重金,“十大战役”涉及总投资1.5万亿元。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还创新资本运作方式,建立资金“借、用、管、还”的良性循环机制。
要进度。“十大战役”一年半取得明显成效,3至5年基本完成。
今年是天津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后的第一年,也是站在新起点、围绕新目标、谋求新跨越的关键一年。他们提出全年生产总值要增长24.5%以上,其它经济指标全面好于去年,滨海新区正在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快的阶段。
靠什么取得如此的发展速度?靠快推进、快决策、快集聚。滨海新区正在以开发开放攻坚战为纲,以“十大战役”为目,纲举目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布局各项建设事业。
快推进———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滨海人主动把握巨大的历史机遇,并积极转化成具体行动,在滨海新区,一股比学赶超热潮正在掀起。
为了速度,滨海人超常规工作。“一天当作三四天用。”“午餐会”、“晚餐会”、“夜总会”,说的是大家上班时间跑工地、进企业,遇到问题带回来利用吃饭时间碰头协商,夜里总是开会。“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工作时间上“五+二”、“白+黑”,这又被一群“80后”的小伙子时尚地演绎为“非常6+1”。
炎炎夏日里,近40度的高温炙烤下,中新天津生态城施工现场、临港工业区施工现场、中心渔港项目工地、于家堡交通枢纽站工程施工现场……处处可见滨海人昼夜兼程、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推进“十大战役”建设的感人画面。
快决策——— 解放思想、创新机制。通过建立“双核驱动”体制,充分放权授权,建立起一套科学高效的指挥决策体系。“十大战役”中的每个战役都实行“双核驱动”的体制,即成立一个指挥部、一个管委会,指挥部管规划、建设,管委会管招商引资、项目审批。这套指挥机制的核心是:统一、协调、精简、高效、廉洁。在此框架下,区委、区政府充分放权,除了把握规划、土地、环保、财政等宏观权力外,能下放的审批权完全下放给各指挥部、管委会,能取消的审批项目一律取消。改革激发活力,创新催生动力。“权限下放”加“双核驱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仅规划、填海、建设、招商同步推进,每个战场都根据自身特色创造出新战术。
在北塘片区,8000多户拆迁半年完成,不到一年5个功能区全部开工。在这里,指挥部专门成立了8个工作组,对涉及规划、土地、项目管理、招投标审批到工程开工等各个环节,派专人专职负责帮助建设单位解决实际问题。从办件服务到审批服务,只要满足审批程序要求的项目,立即从简、从速办理,为项目顺利开工抢时间、抢进度。
快集聚——— 创新理念、有效运作。变启动器为吸附器,摸索出一整套快速推进项目落地、带动区域整体的新模式。
启动器和吸附器,是滨海新区创造的两个名词。何立峰形容说,“很多片区原来荒无人烟,条件不可想象。这样的片区动起来,要有一个启动器,启动后马上就转为吸附器,像大磁铁一样。”滨海新区建设就几乎是在一张白纸上作画。
南港轻纺工业园所在地去年还是一片盐池,一年时间基本造陆完毕,下个月主干道将动工。26平方公里的规划中,起步区7.12平方公里,除了物流区、商贸区外,很重要的是27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一批蓝领公寓、邻里中心。“标准厂房是最大的启动器。内商、外商、民营企业看到标准厂房、蓝领公寓,水路电、治安、排水、排污都没问题,这就让他们看到了政府的决心,也给了他们投资的信心。”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工业园已经有一批项目签约,投资额达上百亿元。
尽管大部分区域都还在围海造地、修路搭桥,但随着每个区域的启动器已逐步裂变为吸附器,新区对项目的磁场效应开始显现。据新区商务委统计,“十一五”期间,新区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781个,1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兴建了280余家企业。
在实干中提速,在创新中提速,在转变发展方式中提速。滨海新区以十大战役为载体,启动着发展的“加速度”,打造出一个个亮点、一幕幕精彩。
新闻推荐
牟平今年将建三处特色小镇, 今年梯次推进54个旧村改造投资3.5亿元打造宁海大街特色商业街
本报讯(YMG记者侯召溪通讯员张海庭刘传武)记者昨天从牟平区住房和建设管理局获悉,今年该区城镇化建设将在旧城改造、特色镇建设以及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三个方面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