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点击放大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新区坚持以科学

来源:莱芜日报 2011-01-04 23:51   https://www.yybnet.net/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新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二次创业、跨越发展”这个主题,以“一二三四”的总体工作思路为主线,全力以赴抓招商,一心一意扩总量,坚定不移优环境,全区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初步测算,全区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0亿元,增长5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5亿元,增长3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增长50%;税收总收入8亿元,增长29%;地方财政收入4亿元,增长30%。

“三个硬仗”实现新突破

打好招商引资这个硬仗,在增强发展后劲上实现了新突破。“追大求好”抓引进。积极与世界500强、国内100强、行业50强以及“中字号”、“民字号”大企业联系对接,引进了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全年新引进项目18个,总投资167亿元;此外,精密塑料机械、重型钢管、洁净煤生产等一批大项目正在积极洽谈推进。突出抓好旗舰型大项目引进。全区新引进过亿元项目15个,其中过5亿元大项目10个,汇源工业园等4个项目过20亿元。突出抓好科技型大项目引进。新引进项目中科技项目占项目总量的80%以上,部分项目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突出抓好服务业大项目引进。新引进的10个5亿元以上大项目中,服务业项目4个,总投资达93亿元,为转方式、调结构、扩总量提供了强劲动力。“追高求快”抓建设。重点完善了“三项制度”:包推责任制,对重点项目实行“三定四包”,即定目标、定时限、定责任;包当年投入资金到位,包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包项目建设中重大问题协调解决到位,包项目建设形象进度和工程质量。全程服务制,做到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全力加快建设进度。调度督查制,坚持每周一调度、每月一通报、每季一总结,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去年,全区新开工项目13个,在建项目总数达到28个,建成投产16个,形成固定资产29.65亿元,占年度任务的211%。汇源工业园、鑫源化纤等6个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打好基础设施建设这个硬仗,在优化发展环境上实现了新突破。以“拓展空间搭框架、强化配套优功能、改善生态增亮点”为重点,全年开工基础设施工程34项,总投资2亿元,是高新区启动建设以来投资最大的一年。全年共新修、续建道路10条、22公里;新增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治理河道5.5公里;亮化道路4条,安装路灯300余盏;铺设雨污管线10公里,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增强了项目承载能力。全长3.5公里的长江大街与全长3公里的井冈山路建成通车,搭建起了博莱高速公路以东5.3平方公里的区域发展框架,拓展了高新区新的发展空间。

打好“城中村”改造这个硬仗,在提升城市形象上实现了新突破。提出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要求,全年共完成拆迁90万平方米,比原定60万平方米的任务超出30万平方米。坚持市场化主导。针对部分村居集体经济薄弱、无力自主改造的实际,通过改造项目公开招商,引入开发商参与建设,加快了拆迁改造步伐。后宋、大故事、李陈庄等10余个村居分别与福建厦门永达集团、上海金麟置业有限公司、河北隆福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开发商达成了共建协议。坚持阶梯化推进。选择了12个群众基础好的村居作为第一梯队,率先突破。2010年,12个村居基本拆迁完毕,共拆迁2376户、59.9万平方米,并带动其余9个村居完成拆迁1190户、30.1万平方米。坚持规范化运作。本着成熟一个、改造一个的原则,严格操作程序,维护拆迁秩序,强化激励引导,积极稳妥地推进旧村拆迁,赢得了群众支持。

“两大工程”取得新成效

实施“规模膨胀工程”,在做大做强企业上实现了新跨越。2010年,全区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5家,总数达到94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14家,其中过5亿元企业7家,分别比2009年增加4家和3家。培育上市转型的“排头兵”。2010年6月11日,泰丰纺织集团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成为莱芜市第一家地方上市企业,共募集资金5.8亿元。在此基础上,精心培植上市后备资源,形成了以朗进科技、力创科技为第一梯队的上市企业团队。打造重组扩能的“先锋队”。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寻求合资合作,壮大规模,扩大产能。黑旋风公司收购韩国晓成公司已获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批准,昊宇车辆公司也正积极与江淮汽车等国内大型汽车制造企业洽谈合作事宜。壮大跨越发展的“大部队”。积极破解制约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瓶颈,2010年,成立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公司各1家,为企业提供贷款1亿多元,担保贷款9000多万元;召开银企座谈会4次,帮助企业对接贷款项目21个,贷款5.5亿元;通过财政扶持,为部分重点企业解决过桥资金和上市扶持资金7100万元,加快了企业规模膨胀步伐。

实施“产业升级工程”,在提升发展层次上实现了新跨越。大力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培植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支柱产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全区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0亿元,比2009年增长40%,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53%。发挥技改项目的推动作用。全年共上报技改项目12个,争取上级资金1000多万元,完成技改投入17.5亿元,较2009年增长96%。发挥激励政策的导向作用。财政预算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五大新兴产业,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全区全年专利申请授权量达到82件,增长50%;荣获省科技金桥奖24项,占全市的90%以上;3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发挥创新平台的支撑作用。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总数达到2家;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个;高新区成功创建为“山东省知识产权园区”。

“两个保障”促进新提升

强化城乡统筹发展,民生保障水平实现了新提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区新农保、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合)率分别达到了92%、99.3%和93%;为34个村、5783名村民办理了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应保尽保。“两股两建”扎实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水利设施产权、集体林权已全部确权发证,其中土地承包经营权发证面积2.13万亩,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发证60个,集体林权发证面积1.9万亩;农民入股流转土地2000亩,办理产权抵押贷款3000多万元;大桥等3个社区完成了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新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5家,带动周边900多户居民致富。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强化党建基层基础建设,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实现了新提升。强化学习,提升素质。积极开展“新起点、新使命、新跨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赴省内各地市的高新区、开发区考察学习,进一步提升了发展境界;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工委举办“一季一讲”报告会,先后邀请莱钢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李淑华、安徽江淮汽车大学校长康易成等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建立了“二次创业、跨越发展”的共同愿景体系。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程故事社区建立了莱芜市第一家社区党委,并通过“公推直选”方式组建了党委班子,探索出了一条社区党建的新路子。在全区非公企业开展了“五争五创”活动,形成了比创新、比发展、比贡献的热潮,全区非公企业销售收入增幅达到50%。创新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将招商引资经费与项目固定资产实际到位资金挂钩,将招商引资实绩考核与干部任用直接挂钩,增强了招商人员的责任感和压力感。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招商部门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外抓招商、引项目;项目推进部门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工地抓协调、帮推进;企业服务部门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工厂搞调研、解难题。完善工作调度督查制度,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任总指挥的重点工作督查指挥部,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一周一调度,一月召开一次现场会,有力促进了工作落实。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始之年、基础之年,也是二次创业、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在新的一年里,高新区将围绕争创国家级高新区这一目标,牢牢把握招商引资、产业升级、城市建设“三个战略重点”,实现项目建设、发展水平、发展环境“三个新突破”,力争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0%。 

新闻推荐

美大学生访问团来莱芜市考察

本报讯(通讯员 胡春燕)1月12日,美国加尔文学院青年友好访问团一行26人来到莱芜,进行为期两天的考察访问活动。团市委召集各界青年代表参与考察活动。美国师生通过座谈交流、录像观看等形式...

相关新闻:
突出重点求突破2011-01-19 23:46
猜你喜欢:
评论:(点击放大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新区坚持以科学)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