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故事
从饱尝苦难的农民到名动北京的“京都蘑菇王”,从最初的勤劳致富到后来的挥金如土,赵启平在无力偿还投资人2亿余元后,2011年1月7日,被法院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罚款50万元。
走投无路亿万负翁走进法院
2009年3月11日,一个蓬头垢面的中年男人走进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开口露出被香烟熏黑的门牙说:“我欠下别人几个亿的债,这辈子是还不上了。我想以命抵债,又觉得对不起人家,你们找个罪名把我判了吧,这样我心里还会好受些!”接待法官太熟悉这个在通州赫赫有名的富豪赵启平了。
他拥有众多产业 、头衔和花环:闻名全国的“京都蘑菇王”,在北京有多处种植基地;在山东诸城市有一座远近闻名的障日山庄;全国乡镇企业十大新闻人物 、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在10年时间里,赵启平用了2.4亿元打造这些财富神话,不过这些钱并不是他自己的,因此,他来投案自首。而法院并不是投案自首的地方,在法官的指引下,赵启平来到通州公安局和检察院自首,用他的话说是:“不判不足以平民愤。”
家破人亡战友相助起死回生
赵启平1958年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市障日山下一农家。
1976年,18岁的赵启平参军入伍,4年后退伍回家种地。
在农村,赵启平是那种不安分的庄稼人,一直想经商赚钱。他炸过油条 、烤过漆 、做过小买卖,后来还开过沙发厂,却干啥啥不成。几年下来,落了个负债累累的下场,结发妻子也在疾病和困顿中去世。
为了还债,他卖掉房子“闯关东”,结果也一无所获,回老家后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了,只得寄居在亲戚家。
逼债的人见向他讨不回钱,就天天堵在他父亲家门口。要面子的老人觉得无脸见人,一气之下爬上村西障日山顶的最高点蛤蟆嘴,把眼一闭跳了下去。不久,母亲也去世了。
不到4年的时间,赵启平先后失去了妻子 、父亲和母亲,成了一无所有的光棍。后来好歹又娶上个媳妇,生了一个女儿,日子仍然毫无起色。
第二任妻子无法忍受清苦的日子,在他出门借钱时,跟一个外乡货郎跑了。
赵启平绝望了,跑到老丈人家大哭一场,却发现老丈人喝着小酒抽着烟还哼着小曲儿。他如梦方醒,将手中的烟屁股一扔:“没脸见人了,再‘闯关东 ’!混不出个人样就不回来!”1992年冬天,赵启平背着第二个妻子抛下的4岁女儿到了长白山,因为那儿的林场里有他的战友,他指望着能去借点钱创业。
他一路背着女儿,在雪地里走了整整一天,天黑时才到了林场。战友看他的惨状,毫不犹豫地凑了1000元给他。
赵启平手捧着钱,差点给战友跪下来。
就凭这笔钱,赵启平开始在长白山种植食用菌。开始由于决策失误,他的生意赔了本。但他锲而不舍,终于将当地的榆黄菇 、黑木耳 、灵芝在大棚内种植成功。渐渐地,赵启平不但生意有了起色,还有了一定的名气。
随后,他应邀到江苏 、山东等地传授技术,成了食用菌栽培方面的能手和专家,虽然没赚到多少钱,却让他有了新想法—— —向他从小就向往的北京发展。
一夜暴富“京城蘑菇王”传奇
1995年赵启平到北京创业时,口袋里只装着200块钱。当时,恰好他的一位朋友在通州租了4个大棚,由于不懂技术,种不出蘑菇,一年6万元的租金打了水漂。赵启平的到来给他带来了生机,两人合作一年下来,4个大棚赚了4万多元。
尝到甜头后的赵启平发现了合伙这条赚钱的门路,他准备大展拳脚成功复制。于是,第二年他就在通州区租赁土地,建起了蘑菇种植大棚,并从老家叫来七大姑八大姨帮他干活。
此后,赵启平的事业一帆风顺,不几年工夫就奇迹般创办了北京菇业 、大家地业 、名人伟业等几家公司,拥有环绕京城的通州 、顺义 、大兴等5个生产基地 、两个商务中心 、数百个温室大棚 、一栋占地20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还配备了菌类礼品加工厂 、素食加工厂等加工基地……赵启平被媒体称为“京都蘑菇王”。
赵启平的生意越做越大,这个曾经衣食不饱的汉子奇迹般地成了亿万富翁。他经营的主打品牌蘑菇 、灵芝的种植,在北京做得风生水起,多家媒体也不遗余力地推波助澜,一时各种荣誉和赞美纷至沓来,甚至有媒体称他“为21世纪的保健食品领域带来翻天覆地的革命性结构变化”,称他的基地是“缔造21世纪人类健康体魄的保养中心”。
赵启平公司的新闻发布会都要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每次都吸引大批记者蜂拥而至。他频频在媒体上露脸,不但成为叱咤风云的蘑菇王,还当选为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
衣锦还乡“跑马圈地”大兴土木
到了本世纪初,赵启平的名声早已传回了家乡山东诸城市。赵启平在灌了一肚子老白干之后,对老家来的几个领导放出豪言:“不回老家投资等于锦衣夜行明珠投暗,我投一个亿!”接下来,赵启平从他的大家地业公司抽出资金投到他的山东老家,在他父亲投崖自尽的障日山建起了障日山庄。 山庄被赵启平用围墙圈起来,里面有宾馆 、餐厅 、书画院 、文娱设施等,极尽奢华。
赵启平野心勃勃地要在障日山建成拥有60套农家小院式的度假村,还有占地5000亩的植物园 、动物园 、经济林 、百鸟园,形成立体的观赏农业园。
为了建野生动物园,他从全国各地买来大量野生动物。
从新疆往诸城运输骆驼时,两匹价值十几万元的骆驼竟然在路上丢了一匹。赵启平大手一挥说:“算了,再买几匹就是。”与此同时,赵启平在自己的传奇色彩中又添了一笔:2000年8月,他的中篇小说
《女人的仆人》被京城某报用4
个整版隆重推出,并配发了评论文章。随后,这篇小说又被某纯文学权威期刊转载。此时,人们才知道赵启平不但是个富豪,还是个有浓重文学情结的人。他甚至还拿出数十万元,承包了一家报纸的一个周刊,跃跃欲试地想进入媒体行业,但最后连编辑记者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正当赵启平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曾有一个私交甚深的媒体记者问他:“10年或20年前,你是否敢想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赵启平叼着烟,不紧不慢地说:“不敢想,那时候贫穷像一条疯狗,追得我到处跑。”记者好奇地问:“那你当时就什么也不想吗?提起“文学青年”时期的事,赵启平的小眼睛就放光:“想啊,就是想出名露个脸,那时候不是想当作家嘛,没想当企业家!那时候企业家哪有作家面子大啊!”
蹊跷发家史原是一本糊涂账
正当赵启平这个“京都蘑菇王”的事迹被越传越神的时候,2006年5月20日,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突然将赵启平司法拘留。这个习惯了鲜花掌声的传奇人物,在拘留所一待就是50多天,所有不知底细的人全都傻了。
原来,赵启平摊上了官司,而且是连续几十个官司。
这些官司涉及租赁合同纠纷 、债务纠纷等多起民事官司。这些案件的起因,都是因为赵启平拒不支付当初承诺的30%的利润。当然,案件的最终结果都是赵启平败诉。
人们似乎这时候才意识到:赵启平的发家史实在很蹊跷。
通州区人民法院执行人员对赵启平的大家地业公司和京都菇业公司进行了调查,发现赵启平名下的企业共14家,但实际经营的只有三四家,并且都已经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
原来,赵启平名下的公司都是一套人马,都在通州区八里桥附近办公,大小事情由他一个人说了算,甚至公司的出纳和会计都形同虚设,都是赵启平一人做主。赵启平在通州区永乐店镇建了一个办公区,包括办公楼 、温室大棚 、生产线和车间,大棚里种过灵芝 、蘑菇等,还开发生产了蘑菇汤,但最后都没干下去。从2005年5月之后,公司就没有发过工资!经过层层剥笋似的调查,赵启平这位“京都蘑菇王”的创业真相终于暴露在公众面前:赵启平从1995年来北京从事蘑菇种植业之后,正赶上国企改制工人下岗分流,很多下岗者主动找上门来,要租种他的蘑菇大棚。赵启平灵机一动,他通过媒体广泛宣传,打出“你当老板我打工”、“下岗待业不用愁,租个大棚种蘑菇”等口号,还在商业繁华区域内竖上“京都菇业”的巨幅广告宣传牌。他在顺义区租赁了300亩土地,作为“京都菇业”的基地,后来又购买了通州永乐开发区的50亩土地并进行了一些相关建设。
赵启平最大的吸引力就是每年付给投资者30%~40%的利润。刚开始的几年里,赵启平能及时兑现承诺的高额利润,使他的投资者们小赚一把。这样,赵启平的第一批投资人就成了他的免费宣传者。
其中有位中学老师王先生,曾与赵启平有过一面之缘,他见赵看上去厚道真诚,就将20万元一次性投入了京都菇业。在一年的时间里,王先生的20万元一下子变成了26万元,自此后他就成了赵启平的“宣传员”。
为了提高声誉,赵启平将各大媒体对他的宣传文字和图片汇编成册,到处散发,使人对他和他的公司更加信任,前来投资的人越来越多,涉及的 金额越来越大。几年时间里,以至于连他自己都弄不清到底吸收了多少投资,应该偿还多少利润。
更让人诧异的是,所有投资户投入的资金都是存入赵启平在银行的个人账户,然后再“借”给他的公司。投资人交纳投资后,如果遇上需要兑现利润,赵启平随即进行支付,同样没有明确的财务账目。说穿了,赵启平的账目整个就是一本糊涂账。
富豪变“老赖”欠2亿元领刑10年
2004年,赵启平突然对外宣称即将停止融资,不明真相的投资户怕失去最后的机会,想方设法地筹措资金扩大投资,许多人将治病救命的钱都掏出来了。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赵启平与投资人一般都签订有两份合同,一份是将蘑菇大棚出租给“投资户”的承包合同,另一份合同是从“投资户”手中转包蘑菇大棚,两份合同均只约定了投资额和利润回报率,而没有大棚的地点 、面积等内容。
随着吸收资金数量的扩大,赵启平需要支付的利润也越来越大。2005年以后,赵启平的资金链突然断裂,投资人中有退休老人 、下岗职工 、残疾人员……大量的民事诉讼涌向了通州区人民法院,虽然赵启平本人和他的公司在每次诉讼中都认账,也答应欠债还钱,但赵启平却再也拿不出钱来。
由于赵启平无力支付,很多人拿着判决书走进法院要求强制执行。2006年5月,赵启平被法院拘留。但50天后,赵启平却被那些告他的投资人联名保了出来,理由是赵启平若进了监狱,他们的血汗钱就更加没指望了。尽管他们明白赵启平已经无偿还能力,但仍抱着最后一线希望。
2008年9月,由富豪变成“老赖”的赵启平再次被司法拘留。而此时,赵启平才坐下来理了理自己的账目,核算的结果令他自己都大吃一惊—— — 截止到2005年,他大约吸收500余名投资人的投资,合同金额竟达2亿余元。
此时,有人以赵启平涉嫌刑事犯罪向有关部门举报。但因赵启平用真实名字注册公司,所经营的公司有实体有地址有产业,既不是诈骗又不是非法经营,故法院迟迟没能立案。
2009年3月,赵启平不知是走投无路还是良心发现,竟主动归案。他深有感触地说:“既然此案走民事法律程序走不通,还是把我归案吧!也向大家有个交代,其他同案者就免责了吧,罪责由我一人承担!”就这样,2009年4月17日,赵启平被逮捕。2011年1月7日,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一审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2.4亿元,判处赵启平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50万元。
新闻推荐
●他们以为群发的大多是正常商业类信息,没涉及诈骗和黄色内容,不会违法●群发短信每条成本3.3分钱,向客户收取3.5分钱,从中赚取2厘钱的差价●无证群发短信经营额
向长全等4名被告人以非法经营罪获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