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贼的祖先盗跖舌战孔夫子
孔子所在的春秋时代,有个叫跖的家伙,人称盗跖,按照现在的流行说法就是强盗跖。跖其实也是诸侯,只不过周天子没有给他发诸侯执照,所以最多算个民营诸侯。
盗跖手下有9000兵力,同时代的雅典、斯巴达其实也就这么多兵力,也就是说,这家民营诸侯的竞争力不亚于威名赫赫的雅典、斯巴达。
约公元前475年,春秋末期的
鲁国西北部柳下屯(今曲阜柳庄一
带)人展雄,领导了9000人的奴
隶大起义,史称柳下跖(柳下,地
名;跖,赤脚奴隶)起义。起义军转战黄河流域,各诸侯国望风披靡。沉重打击了奴隶主的统治,推动了我国历史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起义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是空前的。
《庄子》中关于盗跖的描述:身长
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齿如齐贝,音中黄钟。(身长八尺二寸,面容和双眼熠熠有光,嘴唇鲜红如朱砂,牙齿整齐犹如编贝,声
音洪亮合于黄钟。)《庄子·盗跖》
篇中,孔子找到横行天下危害四方的盗跖,想劝说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结果被盗跖一顿臭骂。盗跖说,我用刀剑祸害天下,人们都叫我盗跖;而你呢,你摇唇鼓舌,用言论来盗取功名,人们该叫你盗丘才是。孔子也被骂得灰头土脸,落荒而逃。
盗跖据说是盗贼的祖先,但许多史学家说盗跖根本是虚构人物,历史上根本没有。 杀害唐僧父亲凶手冒名做官19年
唐朝贞观初年,苏北考生陈光蕊高中状元,被授予江州刺史之职,又迎娶了娇妻满堂娇。一时间,人生四大喜事中除了“久旱逢甘霖”和“他乡遇故知”需要特定的前提,陈光蕊难以实现外,“金榜题名时”和“洞房花烛夜”都被他占了。
陈光蕊这个小子的运气也太好了,好得让人嫉妒!只见他左手拥着娇妻,右手举
着官凭(任命书),高高兴兴准备
赴任了。陈光蕊寒窗苦读十余年,现在终于迎来了收获。他觉得应该好好享受一下,吩咐家人王安去找赴任船只后,又叫妻子准备美酒,要小酌几杯。
不多时,王安引着一个叫刘洪的船夫来见陈光蕊。
陈光蕊瞟了刘洪一眼,点点头,就雇他了。上了船,船夫刘洪先把王安推入江中,然后持刀向陈光蕊说明来意,要加害于他。
陈光蕊一介文弱书生,想都没想过如此情景。他语无伦次地哀求:“我与你无冤仇,为何加害于我”,末了只会抱住夫人痛哭,哭得浑身发抖。刘洪一把揪住他,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再推入江中喂鱼。
大唐的新科状元、江州刺史,就这么轻易被强人杀害了。
陈光蕊的妻子满堂娇当时怀有身孕,为了肚子里的孩子,她面对刘洪不得不忍辱负重,虚与委蛇。
那强人刘洪霸占了满堂娇后,看着 陈光蕊的官凭、官服,想出了一桩更惊天动地的恶行。他要夺取陈光蕊的一切,包括陈光蕊的江州刺史一职。于是,他穿戴齐整,像模像样地顶替陈光蕊到江州上任去了。
江州来了一位新刺史,水照流生意照做,一切照旧。冒充陈光蕊的刘洪从江州刺史起步,连续十八年都呆在江州为官。到第十九年,刘洪被揭穿了。原来满堂娇到江州后产下一个男孩。为了孩子不落入恶棍刘洪之手,她把男孩抛到江中,写血书说明身世。这孩子后来被金山寺的长老搭救,长大后剃度为僧。
他知道身世后,回江州找到母亲,报仇雪恨。
我们之所以知道早死的陈光蕊,主要是因为他的儿子—— —也就是那个日后大红大紫的和尚。陈光蕊儿子出家后的法号是玄奘,因为代表唐朝去西天取过经而被称为“唐僧”。
孟尝君食客演绎鸡鸣狗盗
《史记》中记载了鸡鸣狗盗的
故事。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门下有一能人,骗过军队驻守的“海关”成功“偷渡”了孟尝君。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录了这
么一件事: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是四大公子之一,养食客三千多人,其中颇多能人异士,为他排忧解难。当时秦昭王一向很仰慕孟尝君的才能,就派人请他到秦国作客。
初次见面孟尝君就给秦王送上一件名贵的纯白狐裘,作为见面礼。秦王对于孟尝君的才华也非常敬佩,因此就想拜他为相。但这引起了秦国大臣的嫉妒,于是有许多大臣就向秦王进谗言,最后孟尝君终于被软禁起来了,秦王甚至打算杀掉孟尝君。孟尝君遭到软禁后,就派人去求秦王的宠妾燕妃帮忙。但是燕妃却说:如果孟尝君送我一件和皇上一样的白狐裘,我就替他想办法。”孟尝君听了燕妃的话,不禁暗暗叫苦:白狐裘就这么一件,现在要到哪里再去找一件白狐裘呢?”就在这时候,有一位食客自告奋勇地对孟尝君说:“我有办法,明天以前我一定可以弄回一件白狐裘来。”这天晚上,这位食客偷偷进入王宫,学着狗叫把卫士引开,顺利地偷回当初献给秦王的那件白狐裘。孟尝君利用白狐裘收买了燕妃,燕妃果然替孟尝君说了不少好话,过了没多久,秦王就释放了孟尝君。孟尝君害怕秦王反悔,因此一被释放就马上乔装打扮,趁着月黑风高的夜晚,来到了边界—— — 函谷关。只要通过了这道关口,秦王就难以奈何他了。可适值深夜,城门紧闭。孟尝君一行人焦虑万分,城门必须等到鸡鸣才会开放,但是秦王也该派兵追来了。就在这时候,忽然有位食客拉开嗓子,学着鸡鸣“喔……喔喔”,一时之间,全城的鸡都跟着一起鸣叫。守城门的将兵一听到这么多公鸡在叫,以为天亮了,于是就按照规定把城门打开。
孟尝君一行人就这样平安通过了函谷门,离开秦国,回到了齐国去。
这就是鸡鸣狗盗的故事。想想就觉得神奇,如果该食客在世,以其超强的模仿能力真可以学着说相
声了。 (本版图文均据新华网)
相关链接在中国古代,抢劫罪叫“强盗罪”,是被公认为最严重的一种侵犯财产罪,历朝历代都是严打的。有关强盗罪案件的最早记载是在秦朝,只是当时只有5人以上的群盗案的说法,并无“强盗罪”一说,斩左脚、在脸上刺字涂墨并服筑城苦役等是秦朝处罚强盗犯的方法。
汉律规定,犯了群盗罪和强盗罪的人都将被判以“磔刑”。“磔刑”是死刑中的一种,分裂身体致死。
唐朝,对待强盗的态度很是强硬,抢劫不管得手未得手,也不管抢劫了谁,都得受处罚。唐以后,宋、元、明、清对强盗犯的处罚,基本都沿袭了《唐律》的规定,甚至更为严厉。直到清末逐渐引进西方的刑法理念,对强盗犯的处罚才有所减轻。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