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宽是青白石石沟村人,和村里大多数农民一样,每天走半小时山路才能到家,不管进城还是生活很不方便。“你看我们住的房子,背靠大山前面是坎。看到云彩飘来心里就发慌,云彩过了心里才感到踏实。”站在村头隆起的土疙瘩上,陈世宽对记者说。不过这样的日子很快就要结束了,正在建设的石沟新村马上落成,预计年内整村人就可告别大山,乔迁新居。
地处城关区北山腹地的石沟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死胡同”村。村内山岭起伏、沟壑纵横交错,全村共约400户人家,建在半山腰或沟壑间,首尾相连长达4公里。全村只有一条沟通内外的要道,一条长约5公里的提灌管道几乎是全村的生命线。恶劣的居住环境,落后的生产方式,脆弱的基础设施,滞后的社会事业,这是青白石石沟村面貌的真实写照。
石沟村村委会主任陈连财介绍说,因多年来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和基础设施的制约,石沟人一直沿袭传统的人工成本高、产值效益低的粗砂种瓜的生产方式,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尤为严重的是每年汛期,因暴雨侵袭引来的山洪使地质灾害和交通事故频发,给村民带来严重经济负担和精神痛苦。
然而石沟人并没有在逆境中跌倒,而是在这祖辈生活的沟壑间找到了新出路,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热切关心和高度重视下,2010年石沟村被列入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石沟人整村搬迁的愿望正式摆上城关区议事日程,石沟村从此迎来了几百年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削山造地,把村前的大山推平,并通过搞设施养殖,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城关区农水局副局长丁国成告诉记者,这个高标准规划的项目总投资3亿元,包括重点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地质灾害治理和新农村建设,建设内容涉及村民住房、基础设施以及公益设施、文娱教育卫生公共事业。
按照规划,石沟村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城关探索采用BT模式,通过吸引市场资金,竭力打造分区合理、特色鲜明、设施完善的新农村,从而形成“前村后园”发展模式,在让村民们住上别墅式楼房的同时,引进先进加工业和发展设施农业,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最终将石沟新村建成集现代农业、特色加工业为一体的都市产业园,建成全市全省的新农村示范样板。
记者在石沟新村建设现场了解到,整个项目首期工程正在进行收尾,目前进行室内外的装修作业,数百个别墅式住宅已展现在眼前。二期工程正在抓紧建设当中,包括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村委会和幼儿园等公益设施,目前大部分工程已基本完成。
据介绍,石沟新村建设工程分为两期,项目首期总投资逾1.3亿元,主体建设框架结构、联体二层别墅式楼房107栋417户,户型分为200平方米的156套,160平方米的254套,40平方米的为7套,每套房子采光通风都很好。二期工程投资约9000万元,主要建设幼儿园、综合楼、村委会、卫生所、蓄水池等,可为村民生活提供极大方便。整个工程预计年内可完成,届时全村1800人可迁新居。
新闻推荐
英国的嗜酒一族又有了新选择。布里斯托市的一家酒吧近日率先推出了“吸酒”服务,颇受酒客们欢迎。吸酒靠的是一台类似“氧立得”的机器,机器的上半部是盛酒的雾化器,外接一根导管,末端装有一次性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