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七里河迈向宜居宜业宜游现代中心区

来源:兰州日报 2013-01-09 19:49   https://www.yybnet.net/

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七里河区落实“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谋发展、抓发展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紧紧围绕“创建宜居新环境,打造现代中心区”这一总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改善民生为第一要求、以项目建设为第一抓手,团结和依靠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准确把握区情,抢抓发展机遇,攻坚克难,奋发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2013年的日历已经翻开,新年新征程。1月8日,从正在召开的七里河区“两会”传来消息,201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目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实施“3341”项目工程为抓手,紧紧围绕“123356”发展布局和“园区承载、轴线提升、城乡共融、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思路,加快结构调整,挖掘增长潜力,坚持改革创新,注重改善民生,努力打造经济结构优化、综合实力雄厚、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良、各项事业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中心区。

回顾2012:数字见证七里河蓬勃发展

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解民忧。对七里河来说,过去的一年,是落实科学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提高的一年;是更加关注民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的一年;是项目建设取得突破、经济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的一年;是社会和谐进步、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一年。2012年,七里河区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2.84亿元,增长1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5亿元,增长52%。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25元,增长15%。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0019元,增长27%。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42亿元,增长22.4%。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32亿美元,增长38%。

抓项目促增长经济发展后劲增强

紧紧围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的原则,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抓手,完善项目协调服务机制,实施指挥部模式,出台县级领导干部包抓项目责任制实施办法,突出招商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完工、完工项目抓投产,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区共实施各类项目465项,完成投资154.76亿元。加大项目凝炼力度,围绕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凝炼储备项目186个,总投资1439.7亿元。

抓机遇促开放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紧抓城市四版规划调整、黄峪乡扶贫开发试点、“两个共同”示范区创建和联村联户行动等政策机遇,充分利用兰洽会、商会进七里河、民企陇上行等招商平台,紧紧瞄准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中央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努力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全区新签各类招商引资项目57项,到位资金118.06亿元。其中:第十八届“兰洽会”签约项目46项,总投资249.08亿元,为历年来新高。加大“一跑三争”力度,全年向上争取各类资金1.3亿元。

抓特色促增收三次产业稳定增长

一产抓特色增量,二产抓提质增效,三产抓提升改造,三次产业呈现协调发展态势。百合种植面积达到4.7万亩,产量达到2.5万吨,增长23%。新增高原夏菜5000亩,高效设施农业面积达到7800亩。预计全年完成一产增加值4亿元,增长6.8%。甘肃烟草工业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对全区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增强。彭家坪产业园5家装备制造企业相继建成投产,为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预计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8亿元,增长15.5%。钢材、汽车、药品、机电设备等辖区重点商贸企业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拉动效应明显。预计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6亿元,增长20%。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29亿元,增长17%。注重和深化旅游业发展,全年旅游接待220.6万人次,综合收入16.9亿元,增长50%。大力推进非公经济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0.4%。

抓规划促提升统筹谋划步伐加快

坚持规划先行,以规划引导发展方向和重点。修编完成了三滩新城区建设规划、城乡统筹建设规划、52个行政村村庄规划、西园地区控详规划、黄峪乡扶贫开发建设规划及分项规划。西客站周边8平方公里改造提升、五坪地区整体开发建设、后山地区扶贫开发整体推进、未利用土地开发和增减挂钩试点区等有关规划正在编制中。通过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打造产业集中、特色鲜明、布局合理、配套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提升区域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抓建设促管理人居环境得到改观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渠道、人饮、堤防等水利工程22项。建设南出口森林生态景观带,新建两个小游园、9个城乡篮球场、12条全民健身路径。建成社区蔬菜便利店15个、社区绿色回收网点29个、农村标准化超市8个。加大治污力度,完成了68台700蒸吨锅炉清洁能源改造,搬迁取缔煤炭无证经营户40户,在全市率先建立冬防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开展畅交通集中整治活动,严厉打击黑车和黑摩的载客运营。改造提升B123#、B240#等城市道路4条,改造农村道路23条。建成城区停车泊位400个。严厉打击违法建设,先后拆除违法建筑102处、6.44万平方米。全力配合省市推进南山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等重大项目建设,完成征地652亩,拆迁房屋建筑面积22.54万平方米。出台《市容环境卫生层级管理绩效考评办法》等制度,组织开展了“百日会战”、风暴行动、周末大扫除等集中整治活动,城市脏、乱、差现象得到较大改观。积极推广三维数字社会管理系统,9个街道、64个社区顺利完成系统建设,城市管理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

抓实事促民生社会事业统筹发展优化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年财政用

于教育、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支出9.7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1.34%。为民兴办实事省列23件、市列20件、区列12件全部完成。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7万人。新增小额担保贷款6919万元。城乡低保提标10%,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34%,基本实现全覆盖。虚拟养老院正式运营,4.5万老人纳入服务范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88.32%和99.6%。大力实施百姓安居工程,保障性住房竣工验收1696套、主体完工8768套,新开工建设2516套。改造农村危旧房450户,完成农村安全康居住宅建设2624套、23.1万平方米。实施黄峪乡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年内减贫2029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完成华一校等三校危房改造和王官营寄宿制小学建设,新建幼儿园两所、乡村学校少年宫6所。筹措经费6700万元,集中解决了西夏广场纠纷等15件群体性信访事件,协调解决了40件特殊疑难信访积案。深入开展“联村联户”行动,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包村包户干部向农户援助化肥10.45吨、籽种75吨,兴办实事241件。

抓监督促作风政府建设不断加强

进一步完善政府运行机制,制定了《七里河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及区长批示件督办等12项制度,使政府决策进一步规范、公开、透明。把抓落实作为政府的第一职责,全面建立大督查工作机制,强化行政问责,政府执行力得到不断提升。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考核奖惩,充分调动了政府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规范7家单位18项行政审批事项。实行行政审批限时办结制度,提高了政府机关办事效率。完善规范政府采购制度,节约资金61.65万元。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51件,政协委员提案52件,办结率100%。推进“效能风暴”行动纵深开展,建立行政效能投诉机制,通过政府网站等媒介平台设置区长信箱,公示投诉电话,聘请105名来自各行各业的监督员,对政府各部门进行民主监督,促进了行政效能提升。

展望2013:迈向宜居宜业宜游现代中心区

形势催人奋进,挑战前所未有。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七里河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正在召开的七里河两会确定,2013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22‰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市上下达的指标内。

围绕目标,七里河区将继续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注重增长质量,坚持在稳定增长中推进结构调整,在发挥优势中挖掘增长潜力,在区域联动中打造发展亮点,在改革创新中破解发展难题,在改善民生中促进社会和谐,在提高质量中推进城镇化建设。

增强区域发展后劲实施项目200个以上

强力推进“3341”项目工程,以项目拉动投资、以项目调优结构、以项目改善民生。年内实施项目200个以上,完成投资250亿元以上。

力争新签招商引资项目50项以上,引进项目资金250亿元以上,落实引进到位资金150亿元以上,项目履约率达到90%以上,开工率达到60%以上。

努力在年内启动、建设和建成一批重点项目,实施亿元以上项目9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对兰海钢材物流配送中心西区交易市场等已经建成的项目,加大协调服务力度,促使后期工程早日完工和运营。对兰州国际商贸中心等再建项目,倒排工期,加快进度,争取早日建成。对银滩金茂广场等计划开工项目,跟踪服务,明确时间节点,创造条件尽快开工建设。签约项目加快征地拆迁,促使尽快落地。

充分挖掘城乡一体化试点、“两个共同”建设、黄峪乡整乡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区建设等政策的内在潜力,争取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年内争取“一跑三争”资金两亿元以上。

推动园区集聚发展打造产值千亿元级园区

紧紧抓住市委、市政府对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机制调整机遇,成立七里河园区管委会,举全区之力,打造转型优势明显、发展后劲充足、辐射带动有力、产值千亿元级的高标准生态文化商贸产业园区,努力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推进彭家坪片区新一轮发展。按照打造现代科技新城综合园区的目标,调整彭家坪园区总体规划,完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等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园区优惠政策,实行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制度,切实提高园区的吸引力。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度,在T219#、T218#、B204#三条道路建成通车的基础上,年内力争再建成S223#、B224#和S229#三条道路。

着力增强马滩片区集聚功能。完善道路、绿化、供排水、电力、通讯、治污等基础设施。T188#道路年内实现通车,S183#、S185#、S186#和S187#四条道路年内完成路基开挖和管网铺设,110KV变电站、燃气调压站和热力增压站等配套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配套实施学校、医院、文体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

全力推进秀川片区开发建设。把大滩、营门滩地区整体纳入园区建设范围,按照打造现代服务业园区的目标,依托土地资源、交通区位优势,发挥洼地效应。

主攻产业结构转变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转变。

做精一产。继续实施现代设施农业基地建设,新增精细特菜种植面积2000亩。新增百合种植面积5000亩。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集中打造农业品牌。推广“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500个以上,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0个以上,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做强二产。实施“龙头企业创建计划”,支持甘肃烟草、黄河啤酒、铭帝铝业等重点企业实施名牌战略,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竞争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抓好甘肃驰奈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兰州鑫源标准化社区回收网点建设等循环经济项目,进一步规范餐厨垃圾收运体系,实现资源和能源节约集约利用。

做大三产。继续做好西北物资城、金港糖酒市场、青藏物流园等老市场的整合、改造、提升,启动运营甘肃国际机电五金水暖物流中心和小西湖医疗器械配售中心等已建成项目。加快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民族风情园和云顶、将军沟、水岔沟、大尖山等景区景点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办好第二届兰州百合文化旅游节。

城镇化发展水平升级实现功能品位双提升

坚持以城带乡、以城促乡、城乡联动,积极探索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不断强化城乡规划、公共要素、管理服务统筹,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实现功能和品位双提升。

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在兰工坪、华林坪、五星坪等地区实施民生新天地、西津家园、兰州钢板弹簧厂棚户区改造、穆斯林养老院、4所民族学校改造提升等项目。在西园地区实施西藏家园小区经适房建设等项目。启动实施小西湖公园及周边地区整体改造提升工程,逐步打造开放式、现代化、多功能的“黄河母亲广场”。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八里镇启动建设二十里铺村6万平方米安居小区。在水磨沟沿线建成100个左右高、中、低档的农家乐。启动由文化创意产业园、古街村落休闲活动区、水磨坊木栈道及彩陶博物馆等组成的水磨古镇项目建设。在西果园沟实施养生基地和西果园、周家山旧村庄改造项目。在兰临高速与国道212线岔路口以南,整理土地2000亩,发展仓储物流、大型综合批发市场等业态。加快小城镇建设。力争年内新增城镇人口7000人以上。

推进黄峪开发进程。完成王官营村2000亩土地征用和土地整理。动工建设移民搬迁安置小区,年内建成8栋、11万平方米的移民小区,力争使600户、2000人早日搬迁。启动龚湖公路龚家湾至王官营段道路拓宽工程。利用兰州市被列为全省低丘缓坡等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试点城市的政策机遇,在陶家沟等4个行政村整理土地4000亩,启动建设2000亩的设施农业园区和2000亩的仓储物流园区。在王官营、宋家沟的山岭、山梁发展林果1500亩,形成经济林基地。完成陶家沟等3处水利设施建设和尖山风景区等5条道路硬化。实施生态修复,对异地搬迁后原村庄用地实施土地复耕、退耕还林,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加大后山扶贫力度。围绕三年脱贫、四年翻番的总目标,坚持以移民搬迁、产业扶持、基础建设、社会保障为重点,启动实施后山地区扶贫攻坚行动。年内减少贫困人口5000人以上,实现脱贫率30%以上。

坚持做美城市全面改善城区市容市貌

按照率先转型跨越发展和建成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的总体发展要求,完善城市承载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打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加快推进燃煤锅炉的替代改造,实现燃煤锅炉应改尽改。加大对800余家餐饮企业、86座锅炉房、26家限产停产企业、3家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场等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源的预警监管,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对90处排污管网、17个生活排污口、86个雨水排污口、6处排洪沟,全面进行综合整治。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新增造林面积1.35万亩。

打好修路架桥畅交通攻坚战。做好南山过境公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轨道交通、深安大桥等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全力配合省、市加快区内路网改造步伐,完成文化宫、西站等8个轨道交通换乘站建设任务。实施河湾堡东街T110#、火星街S129#、B144#和B113#等断头路贯通工程。推进立体交通节点改造,完成小西湖立交桥改造工程。启动汽车南站外迁工作,缓解南出口交通拥堵现状。

打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攻坚战,推动人居环境有较大改观。打好违法建设整治攻坚战,形成打击违法建设的高压态势,对存量违法建设依法进行妥善处置。

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步伐,切实提高“三维数字社会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9个街道、77个社区信息平台全面建成投入应用。

以提升福祉为根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政府工作首位,加大公共财政对民生保障支出的比重,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扎实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困难群众等重点人群就业,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2万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9万人以上。积极探索“五险合一”、网络在线服务的新模式,努力实现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全覆盖。探索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专业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城市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优抚对象的补助标准,着力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集中力量办好政府实事。为民办好12件实事:1.新建晏家坪第二小学和七里河区民族保育院。2.改扩建4所幼儿园。3.在城区学校建成15个标准化食堂。4.完成农村危旧房屋改造300户。5.完成6条农村公路建设。6.新增5000亩蔬菜种植面积。7.在小西湖、汽车南站、西站三个地段配备多功能流动警务车,开展社会面治安巡控。8.建成4个街道、社区文化中心(站)。9.新改建公厕5座并免费开放。10.建成7条全民健身路径。11.新建4所标准化村级卫生所。12.启动运行阿干和西果园两个中心敬老院。

新闻推荐

中纪委通报查办大案提倡实名举报 薄熙来刘志军等案已移送司法

1月9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召开2012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中央纪委常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崔少鹏通报了2012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情况,中央纪委常委、监察部副部长...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七里河迈向宜居宜业宜游现代中心区)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