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场镇规划这里明明是绿化用地,开发商怎么可以在这里修建房屋呢?”10日,通川区罗江镇居民刘某来到本报投诉称,他们对镇政府的做法感到十分不解。
在刘某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罗江镇伍仙庙街紧邻小河边的一处工地上,只见工地上没有设置任何防护网,建筑材料随意堆放在街道上,两名工人正在作业,但均未戴安全帽。
“你看嘛,这个地方是政府规划的绿化用地,现在被人用来建房,听说一二层都快卖完了,这像什么话哟?”刘某说。据一自称姓李的工地负责人介绍,他们这里修的是联建房而不是商品房,不存在出售的问题。相关的建房手续和水务局方面的手续、材料都已经上报,正在审批中。
“那你们的建筑材料堆在大街上不怕影响城乡环境吗?”面对记者的提问,这名负责人无奈地表示,这个工地在大街上,地方又小,实在找不到地方堆放材料了。至于工人没有戴安全帽的问题,他称跟工人强调过的,但工人为什么不戴他也不清楚。
随后,记者采访了罗江镇建管所负责人,他告诉记者,这块地的确是2012年8月出台的罗江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绿化用地,但以前的拆迁户强烈要求联建,为了解决这个遗留问题,镇政府才向上面打报告批准这块地建房。虽然如此,但通川区住建局却一直不同意在此建房,手续也就一直没有批下来。
为什么明知是绿化用地当地政府还允许在此建房?没合法手续该工地为什么还能正常开工?本报将继续关注。
(本报记者 向也)
请手机号为158****4999的报料人到本报领取线索奖
新闻推荐
7月16日,针对购房资格审核系统发现的两家涉嫌“婚托”购房的中介门店,北京市住建委进行了综合执法检查。据了解,这两家门店涉及17宗“婚托”购房,其中一京籍女子在5个月内,曾先后三次与人结婚、离婚,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