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寒暑假都有一大批对新闻事业怀揣梦想的少男少女涌进报社实习,从大一到大四不等,跟记者外出采访,写稿,最后离别。这不,下周就要过年了,来晚报寒假实习的学生们依依不舍地都结束了实习,热闹的办公室一下子冷清了许多。
午间小憩之后,抬眼一看,办公室只剩一个实习生了,还在勤勤恳恳地写着上午我带她去采访的稿件,心里满是称赞。其实并非记者偷懒,把稿件都丢给实习生写,一般来讲,实习没多久的学生写出的稿件,若不是要修改很多遍,就是要全部推翻记者从头写,这样往往拉长了工作时间,耗费的精力也更多。但我们还是很喜欢实习生,喜欢看这些新鲜的面孔和青春的身影在楼道里穿梭,就好像看见当初的自己,初来报社时的青涩、懵懂和雄心壮志。
几乎每一个跟过我的实习生都对我说过,他们喜欢新闻,毕业后想当记者,并以此为现在努力的目标。我听后笑笑,只说,“你先跟着我们跑跑吧!”每一次实习结束,送走一批学生之前,其中都有那么一两个悄悄地对我说,“张姐,记者不好耍!”我噗嗤一声笑,喊他们下个假期又来,可是坚持下来的却是极少数。不过,大学生活精彩丰富,不在报社,他们在其他地方也能增长见识,丰富阅历。而我们每个假期都要对不同的学生毫无报酬的从头开始教,有的很用心在学,有的敷衍了事,我们的付出有回报,有失落,但大多数都是感动。
我记得有次带一个实习生妹妹采访,大夏天,特别热,地面都晒得发烫。因为受访者席地而坐,站着采访显得不亲和,我对实习生打眼神,她立马懂起,不顾身穿白裙子,也不顾受访者身上散发的酸臭味,挨着对方坐下来顺利地完成了采访。像这种采访有很多,实习生跟我们出入各种恶劣的环境,协助我们暗访等等,从无怨言。因为每个记者一台电脑,没有多余的,基本上每个实习生都自己背笔记本电脑来,风里来雨里去,就是为了多写几条稿子,真是蛮拼的,我们也深深的感动着。有一次,一个实习生第一天来,问我有没有可以写的,我确实有新闻让她写,可是大家都在忙碌,没有多余的电脑,我便说,“不着急,你明天再写其他的。”她听后说,“我马上去买个笔记本”,我以为她是说笑,没想到第二天她真的背着笔记本来,让我感动得无以言表。
实习生真是蛮拼的,每天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今天还有没有新闻可以写?”比我们主任催要稿子的次数还多,但我们也不会觉得厌烦,也正是他们对新闻知识孜孜不倦勤学好问的精神,从另一侧面鞭策我们珍惜这个岗位。我们拥有的,也许就是别人的梦想。
又是一年辞旧迎新,送走这最后一个实习生,今年就算落下帷幕了,期待来年的实习生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感动。
(本报记者 张黎丽)
新闻推荐
自带酒水 开票起争执 餐馆吃饭 自带酒水就不开发票? 市消协:不开票违法,可向税务部门投诉
市消协:不开票违法,可向税务部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