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在小区内摔伤了,必须社区开具证明,否则相关部门不予报医疗费;到加油站买汽油,也必须到社区开证明;大龄青年终于摆脱单身了,也要到社区开未婚证明……社区每天都要给居民们开各种证明,有的证明合情合理,有的证明尴尬为难,有的证明更是让人哭笑不得。
加个油也找社区盖章
“我要开个加油证明,用于摩托车加油。”近日,通川区朝阳街道办事处马房坝社区接待了一位辖区居民。该居民一进门就要求社区给他开一张“加油证明”。据该居民介绍,他有辆摩托车,常年都靠摩托车拉货。前段时间,他拎着油桶去加油站买几升汽油时,被加油站工作人员告知,汽油不对个人零售,想买的话必须到社区开证明。
可是,社区工作人员也无从查证该居民买汽油的真实用途,因此也不敢随意开具证明。“我们只能证明该居民是辖区内居民,不能证明他买汽油是不是真正用于摩托车,万一拿去干坏事呢?”马房坝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无法查证该居民买汽油的真实用途,他们当场表示社区不能开具这样的证明。
大龄青年终于可以领结婚证了,可是领证也要社区出具“未婚证明”,这让今年35岁的小凯十分郁闷。小凯由于年轻时忙于事业,没有时间谈恋爱,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身边合适的对象也越来越少。今年1月,小凯和相处了半年的女友终于决定领证了,他还为此兴奋了好几天。可两人来到民政局办理结婚时,民政局却要求他们到当地社区办理“未婚证明”。小凯来到当地社区时却别告知这个证明社区开不了,后来小凯不仅跑了几趟社区,还跑了当地派出所,才艰难地拿到了结婚证。
“奇葩证明”啼笑皆非
“每天前来开各种证明的居民十分多,其中不乏一些‘奇葩证明\’。”马房坝社区一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社区平均每天都要开具10余张证明,每年开出的证明达3000个左右。去年11月,一位辖区的老人前来社区开“意外事故证明”。经了解得知,该老人70岁左右,在小区内花坛被石头绊倒摔了一跤,在医院治疗几个月后,老人家人到相关单位报销医药费时,被告知必须到所在社区开一张“意外事故证明”。“老年人摔伤时,社区工作人员都不在现场,而且事故已经发生很多个月了,找不到证据来证明,我们只有向老人的家人作解释。”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外,每年暑假,前来社区开学生“社会实践证明”、“家庭贫困证明”等证明的也是络绎不绝。去年夏天,家住达城西外某高档小区的晓铭(化名)在开学前几天就独自来社区开“家庭贫困证明”,晓铭告诉社区工作人员,她现在读大二,由于想在学校申请助学金,因此需要在当地社区开一张贫困证明。由于晓铭提供的相关信息并不能证明她家庭贫困,因此被工作人员拒绝。
结婚证不见了,还要到社区开证明才能补办?一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社区常见的一种证明就是“夫妻证明”。之前有好几对夫妻,不慎将结婚证弄丢了,由于买房、买车等需要结婚证,可是到民政局补办时,却被要求到社区开具“夫妻证明”。结婚证弄丢了,民政部门应该都有档案可查,却偏偏要社区开证明,真让人有点无法理解。
马房坝社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居民不论大事小事都来开证明,其中,一些证明着实令社区为难,有的证明比较复杂,需要工作人员仔细核实,无形中又加大了社区工作的负担。
对于各种开证明要求,工作人员表示,有很多事情,从社区这个层面来说,很难对所出具证明内容的真实性进行核实,社区工作人员也面临着两难的选择:给盖公章,负不起这个责任,不盖,居民埋怨连连,有时还恶语相向。
据了解,社区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公章主要是用于社区居民自治活动,为居民提供抚恤、申请救助、高龄津贴、残疾保障、居民医保、住房保障、就业帮扶等方面的证明。“社区的证明其实并不是万能的。”马房坝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很多居民都寄希望于社区,虽然社区也想管,但很多时候确实管不了。
(本报记者 刘民婕 洪叶)
新闻推荐
本报讯“谢谢你们,你们真是保护人民群众的好警察!”近日,“3·22”抢劫案中受害人陈女士在母亲的搀扶下,将一面写着“破案神速,为民除害”的锦旗送到达川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以表达对办案民警的感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