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马上就要到了,国内各大旅社行又开始纷纷推出主要针对中小学生的海外游学之旅,很多有条件、有能力的家庭,也开始跃跃欲试。但是对于海外游学的效果,公众的看法却大相径庭:有人觉得很有必要;有人不以为然。
从往年已经参与过海外游学的学生和家长的反应来看,似乎也印证了公众对待海外游学观点上的不一,有些孩子和家长觉得通过游学确实大有所获,既锻炼了胆量和意志,还开阔了国际视野,但也有一些孩子,回来以后抱怨连连,什么都没有学到不说,还吃不好,睡不好,简直就是“遭洋罪”。
这实际上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当前异常火爆的海外游学背后的隐忧,以及当下海外游学市场所存在的种种乱象。中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游学传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暑假时间把孩子送到国外去长一下见识,开阔一下视野,无可非议。可花费了不菲的真金白银,最终却“游而不学”或“只游不学”,甚至导致孩子吃不好,睡不好,那么也就失去了游学的意义。
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现在很多旅行社和教育机构推出的所谓国外游学,其实都严重掺水,不过是打着游学的旗号提高旅游的价格而已。比如说孩子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去国外大学转上一圈,这就算是感受世界名校熏陶了;再临时花钱雇几个暑假留守学校的大学生和孩子聊几句,这就是和名校大学生密切交流了。而游学广告中所谓的入住当地家庭,体验当地民风民俗,等孩子到了才发现,其实他们入住的家庭,基本上都是专门接待游客的,主人只把他们当客人看,而不会把他们当朋友看,更谈不上深入的交流了。
因而,要想解决问题,让海外游学名符其实,维护家长和学生的利益,既需要组织者自觉自律,维护市场的良性和健康发展,同时更需要教育部门、旅游部门完善监管措施,加强监管力度才行。
新闻推荐
胡孟璠。胡孟璠(左)和她同学。胡孟璠(左)和班主任。特约记者鲍锋摄这位1米78的大个女孩,黑色的T恤配上牛仔短裤,帆布鞋,眼前的她绝对是校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