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婧
近日,据《宜宾日报》报道,在宜宾市第九届栋梁工程扶助金发放仪式上,来自市一中、三中和市职业技术学校的87名品学兼优且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共获得栋梁工程扶助金31.7万元。据了解,自2008年宜宾市实施栋梁工程以来,累计向社会募集资金7220万元,扶助18673名贫困大学新生,遍及全国100多所高校。今年,宜宾市栋梁工程募集资金872万元,扶助1629名贫困大学新生,其中,有33名考入北大、清华的优秀学生受到特别扶助。
何为栋梁工程?就是专以品学兼优、家境贫寒的高校学生为援助和培养对象的大型公益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但进程并不平衡。全国仍然存在许多贫困地区、贫困家庭,这使得部分来自这类地区和家庭的大学新生在着手准备学费时感到巨大的经济压力,甚至往后的学业也不能正常维系,这便出现了“高校贫困生”现象。
近年来,伴随高考放榜而来的社会热点之一,就是关爱贫困大学生,那我们到底应该拿什么来关爱贫困大学生?一方面学校会出台相关减免学费的政策,例如发放奖学金;另一方面则是各种组织通过多方渠道,呼吁社会各界给贫困大学生以关爱和扶持,有的还会推出资助贫困大学生的专项活动或者形成长期开展的公益事业,例如“栋梁工程”。
当下,正值全国、全省、全市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栋梁工程扶贫助学作为***的有效补充,理应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如既往的重视和支持,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也应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这项公益事业上来,鼓励贫困大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学成毕业后报效社会,为国家经济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但是,这些由各方爱心汇聚而成的帮扶助学资金与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所需要的数量相比,也还是杯水车薪。如此看来,对于贫困大学生的关爱不应该仅仅只局限在资金捐助上。
我们在倡导社会捐助的同时,还应该对贫困大学生多一些正面积极的引导,比如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自己去创造完成学业的条件,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意志,这样,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自强、自立。
新华社的一篇报道让笔者印象深刻,河北一姑娘考上大学,自己家境贫寒,从小就靠编织蝈蝈笼挣钱交学费,两角钱一个蝈蝈笼,近万元的大学入学费用,别人可能看来不现实,但她却把它变为了现实,令人钦佩。
要知道,面对高额的学费,社会的资助是极为有限的,擦干眼泪,挺起胸膛,努力用自己坚韧的毅力和勤劳的双手编织大学梦,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创造财富,这种精神更值得推崇,对于造就当代大学生健康的人格而言,也具有更加积极深远的意义。
新闻推荐
(网络图片)□蒋枚芳成立于2006年1月的“网戒中心”,是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下设的“特色科室”。中心主任为杨永信,他同时兼任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这里曾一度被无数家长视为“戒网圣地”,杨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