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九日,在瑶海区大兴镇,微公益志愿者在为居民发放“微心愿”礼物。 解琛 记者 张大岗 摄
新闻摘要
文明,作为一种理念,是无形资产;文明,作为一种动力,是发展引擎。
文明城市创建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它直接关系着百姓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十二五”期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战线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全面落实中央文明办和省文明办决策部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着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全力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坚持重点突破,大力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每天上下班高峰时段,南二环和潜山路交口都是车流滚滚、行人川流不息。但斑马线前,行人耐心等待通过,“中国式”闯红灯的现象变得少了很多;分道线、停止线后,非机动车辆依次有序停放,越线停车的现象减少了很多;十字路口,机动车辆“闯黄灯”争跑、变道加塞现象也骤然少了很多,路畅人和成为大湖名城又一道靓丽风景。
今年初,合肥市在全国率先启动“文明行车、文明行走”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攻坚路口、路段行车不礼让行人行为,行车乱变道、车辆乱停放等不文明行为,城市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市民文明素质也得到显著提升,一场向不文明顽疾发起的新一轮集中整治攻坚战悄然打响。“开展‘文明行车、文明行走\’专项整治行动,就是要从老百姓最深恶痛绝的乱象抓起,把创建工作真正落细落小落实。”市文明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文明“双行”整治不仅是一次对交通违法乱象的集中治理,也是提升市民文明素养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具有深远意义。
为了配合专项整治,合肥市创新开展“市民特拍员”活动,利用新媒体网络平台和新闻媒体曝光不文明行车行为,发动全市人民积极参与到“文明行车、文明行走”活动中。截至目前,全市共计查处违法停车28294起、拖移违停车辆7526台次;查处机动车不礼让行人3885起。出具机动车违停告知书108146张,打击非法营运“黑头车”3128起。中央文明办、省文明办对合肥市开展的文明“双行”整治活动给予高度肯定,厦门、青岛、青海、南宁等18个市前来合肥市学习,合肥与上海长宁区、南宁等10个城市(区)建立了文明友好城市,与淮北、阜阳、淮南结对共建文明城市。其中,甘肃兰州市委书记要求全市分四批来肥学习经验。
除了向交通顽疾发起歼灭战,今年6月,合肥市适时启动了居民小区文明创建专项整治,全域推进文明示范小区创建活动。按照对标达标的要求,实现24小时备查的工作目标,出台了《合肥市2016年居民小区文明创建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召开了现场会和整治工作推进会,按照“成熟一个、评选一个”的要求,命名表彰了11个文明示范小区,实现对小区的动态管理。通过此次专项整治活动,动员文明家庭在小区、楼道认领公益岗位,让小区靓起来、让楼道美起来,力争使全市小区实现“净化、硬化、亮化、绿化、美化”目标。
下一步,合肥市将继续推进“三线三边”环境全域治理,开展“三线三边”工作示范县(市)区、“合肥市十条最美景观带”、“合肥市十大最美文明镇(村)”评选活动;推荐一批文明村镇争创全省、全国文明村镇,确保在“十三五”时期实现60%以上村镇达到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标准。
坚持示范引领,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推动
一个好人就是一座丰碑。为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合肥市启动百万市民素质提升工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建设主题活动,助力合肥打造“文明之城、好人之都”。
2008年,中央文明办启动“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截至目前,合肥市共有12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入选数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三。“好人如潮”的合肥现象带动了更多人加入到“做好事、当好人”的队伍中来,为大湖名城奠定了坚强的道德基石。
开启身边好人选树新模式。合肥在全国率先建成了好人发布厅和合肥好人发布网两个平台。广泛开展“弘扬雷锋精神 我志愿做个好人”主题活动,好人推荐数量每月多达8000条,位居全省第一。为了动员市民群众推荐身边好人,凡市民推荐的好人入选“中国好人”,将奖励第一举荐人2000元。
全力唱响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为了使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市文明办牵头创作了歌曲《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在全市广泛传唱。开学之际,全市中小学开学典礼上同唱;“七一”来临之际,组织各县(市)区百人市民大合唱比赛,蜀山区等15支合唱队共计1600多人参加比赛,比赛后合唱队员深入社区群众中教唱,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打造公益广告宣传新亮点。精心设计合肥市“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网,积极开展“打造公益广告精品 扮靓文明美丽合肥”公益广告比赛,精心推出一批中英文版的公益广告,指导各县(市)区建设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和群雕,不断深化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推动全市公益广告宣传提档升级。
开辟思想道德建设新阵地。启动中国好人主题公园和3D好人馆规划设计,支持包河区家风、家训馆项目建设,组织最美家庭故事巡讲,启动最美庭院、合肥好导游、金融系统“微笑天使”评选活动,使道德滋养润物细无声。
“十三五”期间,合肥市还将出台《合肥市道德模范和中国好人教育管理办法》,广泛开展“立德守法做诚信友善的合肥人”主题活动;组织“丹青送好人”活动,举办中国好人微电影大赛,评选表彰10个好人选树先进单位和100个年度“合肥好人”;推进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三个一”工程,建立全市公益广告宣传专项资金和专业队伍,开办好合肥“公益广告网”,让文明之风吹遍庐州大地每个角落。
坚持奉献友爱,志愿服务工作常抓常新
在合肥,志愿服务一年四季都有,不是一阵风,也不是走过场,而是固化于制、实化于行。
在今年“七一”到来之际,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和团市委共同举办了庆“七一”暨全市第六批“圆梦微心愿”爱心志愿服务行动认领对接仪式,帮助60位许愿人实现了小小微心愿。“自2014年7月合肥市举行首次‘圆梦微心愿\’爱心志愿服务行动以来,全市已累计举办各类各层次圆梦微心愿认领对接活动400余场(次),有2.5万名志愿者参与,为2万余名许愿人解困圆梦,捐献款物总价值约700万元,产生了良好社会效果。”市文明办志愿服务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圆梦微心愿”活动就是把宏大的志愿服务细化为“满足服务对象一个心愿”的具体行动,切口虽小,意义深远,体现的是困难群众的切实期盼,解决的是“燃眉之急”。去年12月,经省志愿服务专家委员会评选,合肥市“圆梦微心愿”爱心志愿服务行动入选安徽省十佳江淮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典型,形成了强大的品牌效应。
除了常态化推进圆梦微心愿行动,合肥市志愿服务工作还不断推陈出新。召开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建立百万志愿者队伍,建成合肥首个社区志愿服务广场,加速推进合肥中德志愿服务广场建设,创新推出周六志愿行、社区帮客行活动,使志愿服务常抓常新。据统计,上半年合肥市共组织开展了2000余次志愿服务活动,关爱空巢老人5万余人次,关爱留守儿童和残疾人5000余人次,关爱困难职工2000余人次,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不断深入人心。
正是在这种“你有困难我来帮”的良好氛围影响下,合肥市涌现出了一批志愿服务优秀典型。今年以来,合肥市共有4个典型入选全国志愿服务“四个一百”优秀典型,入选数量为全国最多。“接下来,合肥市还将举办社区微公益启动仪式,深入推进‘周六志愿行\’、‘社区帮客行\’、圆梦微心愿爱心文艺志愿服务团等志愿服务活动,健全志愿服务回馈嘉许机制,让志愿服务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
·本报记者 束芳·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宋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