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曹钢:镜头背后的“电视追梦人”

来源:宜宾日报 2016-10-18 00:00   https://www.yybnet.net/

名家档案

曹钢,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宜宾广播电视台编委,高级记者。第五届全国“百优”广播电视理论人才、四川省先进工作者。宜宾市第八批、第十批拔尖人才称号。撰写的论文《城市广电传媒在媒介融合中运用社交媒体策略研究》获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与扬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联合举办“创新与融合:城市广电媒体改革发展”主题征文一等奖。2002年《三江田野》栏目第55期,荣获国家农业部和广电总局颁发的神农奖;2004年《法制在线》、《三江田野》栏目分别荣获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第三届全国省市电视台优秀电视专栏节目二等奖、三等奖。

□罗玉维 本报记者 罗雯心

作为一名宜宾人,无疑收看过宜宾电视台的节目。可你或许从未见过镜头背后的那些人,那些将光和影完美打磨的“匠人”。

曹钢便是其中的一位,他用心灵感受着社会的进步,用镜头记录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变迁。在他的镜头下诞生了:电视新闻2000多条、专题片几十部;在他的笔下撰写发表了:消息、通讯、特写等稿件1000多件,许多作品获得了国家级和省市级奖项,他也因此收获了许多荣誉。

镜头背后的曹钢用他的勤勉执着书写着他无悔的人生,他是当之无愧的“电视追梦人”。

38年功名尘与土

曹钢对待工作有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他与新闻结缘要追溯到1978年,当时他是一名普通士兵,文采好被部队挑选从事新闻报道。此间,有幸通过选拔考试到北京市委党校,参加《北京日报》社和《北京晚报》社联合举办的新闻培训班学习,期间还到全国知名媒体《工人日报》社实习。1981年,曹钢退伍回到地方如愿以偿继续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为筹建四川电视台记者站,1984年他被选拔推荐到四川电视台参加集中培训学习。

从部队到地方,从市图书馆到四川电视台,曹钢对新闻的热爱与日俱增。在四川电视台实习期间,当时国务院副总理万里要来四川和人民欢庆五一,拍摄任务落到了曹钢所在的团队,从准备到拍摄再到洗印剪辑,每一步都要确保万无一失。“能上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是最值得骄傲的新闻!”哪怕需要花费十几小时的蹲守、需要废寝忘食的工作,曹钢毫不抱怨。在四川电视台一年的时间,勤勉的曹钢跑遍了四川的山山水水。

1984年底,各地纷纷筹办电视台,得知消息曹钢义不容辞回到家乡参加宜宾电视台筹建工作,直到1988年宜宾电视台正式成立。

都说记者的生活是铁脚马眼神仙肚,38年来曹钢的生活亦是如此。

电视台成立后,曹钢从新闻部记者做起,一有任务立马扛着摄像机随团队走街串巷、上山下乡。要知道当时的电视摄像机重达30多斤,相当于三、四岁孩子的体重,曹钢的肩上早已磨出了老茧。“扛久了就习以为常了。”曹钢说,那些陡峭的山崖、泥泞的小路,那些烈日酷暑、风霜严冬至今还如一幅幅挥之不去的画面,存档在他的记忆中。

曹钢刚做电视记者那年一盘胶卷30块钱,相当于一个普通职工一个月的工资,所以拍摄画面必须精确无误。无论全景、近景还是特写,推拉摇移,曹钢在拿起摄影机那一刻就会在心底默默构思,把每个需要的镜头拍好,让胶片发挥最大的效应。

如今,摄像机换了一代又一代,可曹钢那份认真执着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却没变。它犹如不灭之火,熊熊燃烧,烧干这38年流下的汗与泪。

做“喉舌”则忧其民

曹钢把1995年看作是他的“转型”之年,这一年他从新闻部转身到社教部做栏目。在社教部任主任期间,曹钢满怀社会责任,用心良苦,创办了一批在省内外颇具影响的栏目。

做栏目与拍新闻不可同日而语,一档栏目必须有鲜明的主题,有大众的关注点。栏目怎么做?栏目主题怎么确定?一系列问题让曹钢彻夜难眠……他翻阅了大量的资料,观摩了不少优秀作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他提出了大胆的想法:创办一档帮助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栏目!

不久,《三江田野》栏目横空出世,这是宜宾第一个电视对农栏目,聘请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讲授病虫害防治知识、宣传科学种植养殖方法……节目一播出便好评如潮,“当时部门的咨询热线电话被打爆了,甚至贵州赤水、云南水富等地的老百姓都来电咨询。”得到肯定后,曹钢干劲更足了,随后又推出了一些想群众所想、需群众所需的好栏目,如《生活彩虹》、《法制在线》等等。

2002年《三江田野》栏目第55期,荣获国家农业部和广电总局颁发的神农奖;2004年《法制在线》、《三江田野》栏目分别荣获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第三届全国省市电视台优秀电视专栏节目二等奖、三等奖。曹钢主创的栏目就如雨后春笋节节拔高。

20多年过去了,这些贴近群众生活的栏目有的依然火热,虽然曹钢已经离开社教部不能每期节目亲历亲为,但他仍如父母一般注视着这些“孩子”,关注着它们的成长壮大。

临危犹记国家事

2004年曹钢担任新闻部主任,几十年的工作经验足以让这位阅历丰富的资深新闻人经得起任何大风大浪。

然而,一场始料未及的风暴——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了。

虽然宜宾不是重灾区,但这个时候任何新闻机构都应该主动视自身为前线。在宜宾电视台领导的直接指挥下,曹钢带领团队迅速启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将《宜宾新闻》和《酒都播报》合并,新闻节目扩版1小时以上,即时更新内容,每天大板块、高密度、滚动播出8次。就在一个多月的新闻报道中,曹钢大部分时间都坚守在电视台,密切关注抗震救灾,带领部门团结一致,共渡难关。

《宜宾新闻》在特殊时期成为了宜宾市委市政府指挥抗震救灾的有利阵地,受到上级的肯定和群众的好评。宜宾电视台新闻部被评为四川省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先进集体。

无论是记者、编导还是制片人、管理者,只要是新闻从业都要一颗强韧的心脏,才能临危不惧。曹钢坦言,地震发生初期的确有些惊慌,但他深知必须冷静下来,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才能成为党和政府合格的“耳目喉舌”。

诗和远方的田野

“生活不仅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曹钢内心深处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情怀的人,他的“诗”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他的“诗”由摄像机和手中的笔打造的。2015年8月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在宜宾举行,宜宾广播电视台按照上级要求摄制专题片《美丽中国·山水宜宾》。曹钢作为总撰稿和节目主创人员,带领摄制团队,高水平、高质量完成了专题片。在后期宣传中,曹钢不遗余力实施“台网融合、全媒体推广”策略,专题片不仅在传统媒体电视、广播上滚动播出,同时还利用视频网、微博、微信、客户端APP等,让年轻观众在社交媒体欣赏。最终形成了裂变式传播,仅一周时间,专题片《美丽中国·山水宜宾》的微博微信阅读量高达15万。

曹钢是一位创新不止的新闻从业者。他虽然是传统媒体人,却运用了“广电+新媒体”的思维方式,积极推动媒体融合,让这部宜宾形象宣传片大放异彩。2016年6月,专题片《美丽中国·山水宜宾》荣获2016年度“美丽四川—美景”影视作品创作推动活动优秀作品奖。

曹钢的心中有一大片“田野”,这“田野”盛开了无数朵花——学术论文。

新闻从业者的工作非常繁忙,工作之余,曹钢还每天坚持两三小时的学习。从1991年至今,25年不间断发表论文,已在《电视研究》、《当代电视》、《网络传播》、《声屏世界》等专业刊物发表论文84篇,其中19篇在核心期刊发表,14篇获国家、省市政府奖。

走进曹钢的办公室,狭窄的空间摞满高高的学术刊物,橱柜也是各种书籍。这些年,曹钢参与策划大型活动、大型节目的时间多了,但执着认真的学习钻研精神却从没放松。曹钢说: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永远保持孜孜以求的求知精神,平心静气地把自己的心沉静下来,穿越名利,牢记社会责任,认真思考,不断丰富充实自己,才能在这浮躁的社会现象面前保持从容淡定。

报业大王普利策曾指明了记者的职责:“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礁暗滩,及时发出警报。”曹钢便是这样的瞭望者,他把他的镜头伸得很远,触得很宽,然而自己却很少曝光于镜头之下,默默做个镜头背后的“电视追梦人”。

新闻推荐

别片面解读“保护白领”

□朱昌俊近日,北京市总工会正式发布《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职工发展规划》。这是全国首个省级职工发展规划,同时首次明确将以实现职工“体面劳动”作为规划的核心要义。此外,此次规划还提到将重...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曹钢:镜头背后的“电视追梦人”)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