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户籍制度松动之后,人口迁移流动席卷全国。随着人们交际圈的迅速扩张,结婚年龄也在逐渐推迟。尤其是当前流动人口主体正发生由老生代向新生代的转变和更替,新生代大多是在流动过程中或者是流动之后才结婚,这与老一代的“先成家,后立业”存在较大的差别。自2000年以来,新生代流动人口(1980年后出生)的初婚年龄上升的变化非常明显。男性新生代流动人口初婚年龄由2002年的22岁增加至2013年的25.97岁,女性则从20岁增加到24.97岁。并且根据卫计委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新生代流动人口中单身比例占到40.13%。
不仅是结婚年龄,人口大范围的流动还影响到了人们结婚对象的选择。这种变化体现为,由于流动过程中,处于婚龄期的青年男女有了更多相识的机会,而与老家的同龄群体联系反而会较弱。因此,他们选择结婚对象更可能发生在流入地,或者是来自其他地方的流动人口。
以80后为时间界限,通婚圈的变化非常明显。在“同一县市”通婚的比例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减少,60后高达78.36%,70后降为74%,80后又降低到65%,90后新生代流动人口在本县市通婚的比例只有60%。“省内跨县市”的通婚逐渐增多,60后只有9.4%,70后上升到9.53%,80后进一步增加到13.25%,90后已经超过14%,新生代流动人口与老一代流动人口的通婚圈相比,有了明显的扩展,通婚地域不断延伸。
根据卫计委在2013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的数据,外出人群结婚对象的选择以省内通婚为主,跨省通婚占到17%,且跨省通婚中45%都是邻省通婚。
从总体趋势上看,结婚年份越晚的跨省通婚比例越高。数据显示,在80-90年代中期,流动人口跨省通婚比例在1%~2%之间,2000年以来变化更为显著,平均每年保持1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增长。
另外,不论对已婚者者还是未婚者来说,独生子女的地域通婚圈明显小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本县市内通婚的比例明显偏高,而跨县市和跨省通婚的比例较低。
转自腾讯网
新闻推荐
晨报讯(YMG记者张韬通讯员姜福波)1月3日凌晨4时许,嫌疑人纪某在海阳城区某网吧上网。一转头,看到邻桌的小宁(化名)正呼呼大睡,电脑桌上,一部苹果手机和一个钱包格外“诱人”。纪某下意识地抬头向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