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老人在台湾敏盛长辈照护中心内晒太阳。□本报记者 程桂英 周琴 文/图
对于一些半失能或失能以及缺乏人照顾的老人来说,居家养老、社区养老面临着诸多困难,机构养老不乏是一种较好的选择。民办养老机构因自身的一些优势,受到不少老人青睐。
目前,攀枝花市有民办养老服务场所45个,拥有康养床位(包含养老床位和旅游康养床位)近7万张。不少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达80%以上,有的养老机构甚至出现“一床难求”的情况。
入住火爆,部分机构“一床难求”
11月9日上午,东区幸福记忆养护院内,77岁的石永贤坐在床上,一边与老伴姚世彬聊天,一边整理放在床头柜上的药品。
大半年前,这家养护院刚刚开业,石永贤就住了进来。几个月后,姚世彬也住了进来。他们的家就在养护院对面,与养护院仅一条公路之隔。
“早都习惯这里了,不想回家了。”石永贤曾患过脑梗,留下了后遗症,行动不太方便。以前在家的时候,因为性格急,经常与老伴吵架、生闷气,心情很不好。来到养护院后,在护理人员的陪伴和呵护下,天天生活得很开心,整个人气色好多了,每天还坚持锻炼,现在已能慢慢独立行走。老人说,养护院服务周到,儿子儿媳也经常来看望,她和老伴打算在养老院一直住下去。
记者了解到,该养护院今年4月正式营业,共有122张床位。目前,常住的本地老人有39位,另外有近50位“候鸟”老人已预定床位,预计到年底,床位将所剩无几。
在攀枝花市,像这样刚起步生意就已十分火爆的民办养老机构不在少数。位于攀枝花影城附近的德铭菩提养护院,去年3月开业,目前27张床位全部住满;炳三区台湾敏盛长辈照护中心,入住率达80%以上;五十一怡福苑养老照护中心开业近两年,45张床位“一床难求”,老人要入住还得先排队。
亲情式服务,老人开心家人放心
民办养老机构为何如此火爆?这与“离家不离亲”的贴心服务分不开。
“方叔叔,您又在看报呀?今天的报纸上有什么新鲜事,给我讲讲嘛。”11月5日,台湾敏盛长辈照护中心,一名护理人员轻轻走到一名正在看报的老人身前,弯下腰询问。
老人笑着回答:“我看的东西,你怕是不感兴趣哟。”见老人将自己“拒之门外”,护理人员又重新找了一个话题,不厌其烦地与老人聊天。
老人名叫方松竹,今年83岁。2014年12月,台湾敏盛长辈照护中心开业时,他和老伴朱巧燕就住了进去。老两口身体健康,生活完全能够自理。
“服务态度好,很热情,说话轻言细语,住在这里很开心,也很舒心,适合养老。”方松竹说,人老了都怕孤单,在养老院能够结识更多的老人,大家一起聊天谈心,一起看书看报,一起做游戏做手工,手脚灵活,心情也舒畅。
11月9日,记者在德铭菩提养护院采访时,遇到了从西区赶来看望母亲的刘明福。刘明福的母亲今年79岁,在养护院住了一年多,刘明福隔三差五便会到院里看望。
“服务员给老人喂饭、洗脚、剪指甲,照顾老人饮食起居;拉着老人的手,陪老人聊天,给予老人精神慰藉……”刘明福说,把母亲送到这里,他很放心,这里不光有专业化的养老、护理、医疗、康复等硬件设施,服务方面也做得很好,特别是对老人的关怀。
个性化价格,尽量满足老人需求
民办养老机构,在很多人的眼中,是“少数人才住得起的地方,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只能望而却步”。
为满足不同层次的老人,让更多老人享受到机构的服务,攀枝花市不少民办养老机构根据老人不同陪护需求,如自理、半自理、全护理、特护、日托、全托等,制定个性化价格。多数民办养老机构月均收费在2000元左右,一般情况下老人凭退休工资就能支付。
69岁的陈应华老人,是攀钢一名退休职工,今年5月入住幸福记忆养护院。住进养护院后,他把自己的房子租了出去,每个月能收到好几百房租。“房租加上我的退休工资,每个月交完养护费,还绰绰有余。”老人说。
多家民办养老机构负责人表示,对于一些生活困难老人和有特殊情况的老人,机构会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尽量在收费上给予一定优惠,让老人住得起也住得舒心。
编者按
近年来,结合自身独特的气候资源等优势,攀枝花市大力发展康养产业,一大批民办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吸引了众多本地和外地老人入住。民办养老机构的吸引力何在?经营现状如何?老人们生活得怎么样?本报特推出“关注民办养老机构”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新闻推荐
□胡跃宁因工作的原因,我的父母要调到一个新的城市去工作了。张伯请我们一家吃饭,又喝醉了。离开张伯家的时候,张伯不能站起来送我们,只听见他又忧伤的哼起:“北风那个吹吹,雪花那个飘飘……”事隔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