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
旅游是云南最亮的招牌,但除了“低价游”强制购物引发的吐槽之外,近期频繁曝出的打游客等负面消息,也拉低了云南的整体形象。就在鸡年春节前,云南省副省长陈舜以普通游客的身份参团旅游,所见所闻让他深受刺激。在一家旅游购物商店,游客享受到“一对一”服务。说白了,所谓“一对一”就是人盯人,游客购物达不到一定金额,甭想走出店门。“团里有老有小的,这种事商家也干得出!”(人民日报)
“副省长参团旅游,竟也被商店强迫消费”,云南旅游有多乱,由此可见一斑。陈舜副省长的这一生猛爆料,对于处在舆论风口浪尖的云南旅游业来说,无异于又是沉重一击。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不惜招黑也要自曝家丑的做法,或许恰恰传递出当地官方刮骨疗毒的决心。
其实,就具体内容来看,云南省副省长陈舜的爆料可谓毫无新意。无论是“低价团”还是“强迫购物”,原本就是旅游行业的老套路,深受其害者可说是不可胜数……事实上,此事的最大看点,并不在于陈舜的“亲身经历”,而是他的“内心活动”:因所见所闻“深受刺激”,很大程度上表明,云南旅游业的实际乱象,已然超越了这位官员的日常想象——而管理者的一时震惊,所对应的也许正是常态性的失明失察。
按说,对于现代社会的公共治理者来说,基于个体经验所形成的个人判断并没那么重要。成熟的行政管理架构内,原本就预设了一套完整的“信息收集—反馈处理”的行动机制。然而,从陈舜副省长这一次“莫名惊诧”的反应来看,其显然对于治下的云南旅游业的现状缺乏足够清晰的认识。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为什么真实的行业信息,竟然未能被一位分管副省长所充分掌握?
指望官员的个人经验或个体能量,来推动治理一个行业的乱象,这实在是一件有点尴尬的事情。可是,置之于现实语境下,公众还是对于陈舜的“直言不讳”给予了足够的认同和支持。在“体制治乱”尚且运行不畅的当下,有担当、肯做事的官员,无疑也可算是一股修正性的正面力量。
当我们还对官员“微服私访”的故事无比着迷,还为官员“与民同悲剧”的经历而好奇不已,这其实又一次说明官民日常化的生活场域隔阂之深,更说明现代化的公共治理架构,仍未能取代民间关于“能官”、“好官”的期许。当然了,云南旅游业的乱象,并非始于这位副省长的亲身体验;其能否终于这位副省长的“知耻后勇”,也有待观察。
新闻推荐
当下,许多老年人为了更多地贴补子女的生活,虽然已经退了休,但是又再次踏上了继续工作的队伍当中。而由于身体机能的衰老,他们经常出现身体疲惫的状况。心血管专家表示,人们别拿“累”不当病,其实,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