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11月启动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以来,达川区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按章办事贯穿到换届工作始终,精心部署,严格程序,确保风清气正。截至2017年春节前,全区682个村(社区)全面完成党组织换届任务,党员参选率100%,群众满意率100%,成功选举产生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2198人。
3.5万党员同参与
为打好换届工作主动仗,达川区提前部署开展“清账行动”,采取“村(社区)自查——全乡互查——区上抽查——整改提升”模式,抽调精干力量组建11个督导组,聚焦财政拨付专项资金较多、集体财产较多、资金往来数额较大、群众反映强烈、上访问题较多、社会广泛关注等“六类村”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对683个村(社区)进行了详尽的财务清理整顿。在该区村(社区)党组织换届期间,没有因财务不清而发生一例群众上访问题。
另一方面,该区以“一村一表一报告”为重点,对村级班子成员开展分析研判。各乡镇(街道)通过集中谈心谈话、深入走访入户、广泛电话信函等方式,拓宽党员群众参与渠道,收集村情民意,逐村逐社区形成《换届基础情况调查表》和工作调研报告,并根据不同村(社区)的发展定位、产业结构等特点,逐班子、逐岗位开展“匹配度”分析,实现了班子运行、配备优化、思想动态、履职情况、干部储备“五个搞清”。前期调研摸底中,共有682个村级党组织3.5万党员参与,党组织与党员走访联系率平均达99%以上,真正摸准摸实了党员群众认可度高的干部。
纪律责任严明到位
为严肃换届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达川区委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切实把教育防范与排查应对工作抓早、到人、入心。
该区把中央“九严禁”、省委“六个绝不允许”、区委“五个坚决查处”等纪律要求,作为换届工作的“高压线”,通过媒体宣传、新闻发布、制作提示手册、寄送明白卡、编发手机短信等方式,让干部熟知,让群众了解。同时,在全区集中开展警示教育活动,采取开展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一场案例剖析学习、一轮巡回宣讲、一条换届承诺、一次典型通报的“五一”工作法,警示党员干部自觉筑牢纪律防线,坚决抵制影响换届的歪风邪气。
该区还出台了《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问责办法》,列出乡镇(街道)党(工)委、党(工)委书记、分管领导等5类主体11项责任清单,层层签订《换届工作责任书》、《严肃换届纪律承诺书》。印发《关于严禁在村(社区)“两委”换届中说情打招呼的通知》,对说情打招呼行为坚持全程记录、问责追究。
该区区委组织部把风险防控作为换届前置条件,绘制严肃换届纪律流程图,划出4大换届风险问题易发多发环节、10余个风险点。在区、乡两级建立电话、网络、信息“三位一体”举报受理平台,对村(社区)换届纪律风险、苗头性问题“地毯式”摸排,层层列出风险清单,制定应对预案1540余套,选派换届风气监督员5832名,实行“一事一报、急事即报、无事日报”,筑牢了监督防线。
紧盯程序环节
选出群众满意的好干部,配出结构优功能强的好班子,是这次村(社区)党组织换届的重中之重。为此,达川区委创新实施“百名支书回引”行动,扩大选人视野;探索书记主任“一肩挑、兼全薪”模式,增强岗位吸引力;推行“六选”办法,为机关干部、离退休干部、大学生村官、在外创业能人、乡内村外优秀人才、第一书记等优秀人才、乡贤能人开辟晋升通道。
同时,对人选的标准、程序和素质进行严格把关。按照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意识强“四强”标准,科学设置党组织书记参选标准,综合政治标准、日常表现、履职情况等,制定推荐提名“十不宜”反向指标,鲜明用人导向。严格选任程序,按照“两推一选”要求,绘制换届工作流程示意图,紧盯需要重点把关的换届步骤,将换届任务精确到天、责任到人、程序到点。采取“比素质看党性认识、比业绩看现实表现、比承诺看今后打算”的“三比三看”,统筹委员比选,优化班子配备。
通过社区党组织“两推一选”换届,该区绝大多数社区新班子年龄、文化结构得到明显优化。据统计,该区换届后的新班子年龄形成老、中、青合理搭配,文化程度整体提高,来源结构更趋多元化。
□陈卉彤 刘先星 本报记者 罗丹
新闻推荐
从筠连老家到南充 不顾父母反对徒步返校 13天 470公里 儿子一个人徒步 父子两代人成长
在图书馆看书的小吴小吴的父亲这段470公里的徒步旅程,对小吴和他的父母来说,也是两代人的一次共同“成长”。小吴和家人关系的缓和,是在他徒步旅程的第四天。吴先生说,面对儿子的不辞而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