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1日对外公布《“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规划明确建立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制,确定了公共教育、劳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残疾人服务等八个领域81个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作为政府履行职责和公民享有相应权利的范畴。
基本公共服务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也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底线”。这份清单基本涵盖了人的基本生存与发展需求,明确了每个项目的具体服务对象、服务指导标准、支出责任、牵头负责单位等,要求在规划期内落实到位,并可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按程序进行动态调整。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说,将基本公共服务的国家性供给予以制度化、标准化、法制化,在根本上展现了对人民实现社会公平与权利平等的承诺。这一承诺对于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和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代中国而言,具有重大意义。
规划提出,要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以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为方向。到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持续取得新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亮点解析
你的“生老病死”,政府如何保障?
国务院1日公布的《“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列出了涵盖公共教育、劳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残疾人服务等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其中八大亮点尤为引人关注。
学有所教
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
【规划亮点】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中西部和民族、边远、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改善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逐步实现办学条件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集体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向社会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率先从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
劳有所得
有就业能力的家庭至少一人就业
【规划亮点】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确保有就业能力的零就业家庭、低保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及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安置工作。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残疾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打通技能劳动者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到技师、高级技师的职业发展通道。
老有所养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
【规划亮点】国家构建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险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继续实行统账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提高收付透明度,坚持精算平衡,推动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推动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逐步实现省级统筹。推行网上认证、网上办理转续,力争实现全国范围内社会保险待遇异地领取、直接结算。全面发行和应用社会保障卡,持卡人口覆盖率达到90%。
病有所医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规划亮点】继续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重大疾病和突发急性传染病联防联控,提高对传染病、慢性病、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和出生缺陷等的监测、预防和控制能力。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实施生育登记服务。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
困有所帮
“兜底”困难群体
【规划亮点】推进城乡低保统筹发展,健全低保对象认定办法,建立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农村低保标准逐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全面建立针对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的补贴制度。进一步完善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做好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统筹推进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全面推进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
住有所居
扩大公租房保障范围
【规划亮点】转变公租房保障方式,实行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并举,推进公租房货币化。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大学生和青年医生、青年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符合当地城镇居民公租房准入条件的,应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依法收回的闲置土地、具备净地出让条件的储备土地和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应优先保证保障性住房用地需求。土地出让收益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比例不低于10%。
文体有获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档升级”
【规划亮点】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统筹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采用地面无线、直播卫星和有线网络等方式,推动数字广播电视基本实现全覆盖、户户通。扶持实体书店发展,加快推进实体书店或各类图书代销代购网点覆盖全国所有乡镇。支持足球场地设施、中小型全民健身中心等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残有所助
加快建立残疾人基本福利制度
【规划亮点】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对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后仍有困难的重度残疾人采取必要措施给予生活保障。积极推进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青少年提供包括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在内的12年免费教育。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贫困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等重点康复项目,建设康复大学。加强国家通用手语、通用盲文的规范与推广;加快推进公共场所和设施的无障碍改造。
记者问答
到2020年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体实现
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是什么?“均等化”的内涵是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问: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是什么?
答:基本公共服务是由政府主导、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也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底线”。
基本公共服务范围,一般包括保障基本民生需求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公共服务。
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是什么?
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公民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其核心是促进机会均等,重点是保障人民群众得到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而不是简单的平均化。
问:“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是什么?
答: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持续取得新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本组文/图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毛建国(江苏)近期,大量关于“塑料紫菜”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引起了消费者的恐慌。在国新办2月2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指出,对于近期在网上传播的“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