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韩波
2月22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统筹确定。”
此《通知》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很多人据此认为上小学年龄有望松动,8月31日可能不再是小学入学铁定截止出生日期。对此,很多学校老师认为,不应再放宽入学年龄,因为不满六周岁的孩子生理、心理条件都还没有准备好。
小学入学年龄具体截止日由省教育部门定
《通知》明确,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统筹确定。
实际上,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年限的有关规定,在相关法律法规里早有提及。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各地据此不约而同地将截止出生年月限定为8月31日。
《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中也提到,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年限,以及因缓学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延长的在校年龄,由省级人民政府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和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盲、聋哑、弱智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在校年龄可适当放宽。
此次,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中,将入学年龄具体到“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的说法,还是比较少见的,也就难免会引起家长及社会的关注。
针对近日社会关注的小学入学年龄截止日期一事,教育部27日回应表示,由于各省适龄儿童数量情况和教育资源的实际承载能力不同,一直以来,具体入学年龄截止日期由各省具体规定。
教育部表示,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是依法重申现行制度和做法,教育部不会统一规定具体入学年龄截止日期。
家长热议:多数支持维持现状
记者随机采访的20名家长中,有超过六成的家长表示,还是维持现状比较好。他们表示,“大家都习惯8月31日了,改来改去没太大意思,执行现在的就挺好。”
8月31日以前出生就可以当年上小学,“迟到”一天则需要推迟一年,这成了部分家长的心头之痛。为了避免孩子推迟一年上学,有的家长甚至选择在8月底提前剖腹产。
说起入学截止日期的事,市民李女士有一肚子话要说,她的女儿是9月10日出生的,本来想着晚10天应该不会影响上学,结果报名上小学时才发现,真的不让报名,结果就多上了一年幼儿园大班。“年龄不够,不让上学,我们也能够理解,但是就差这么几天,还是感觉很可惜。我觉得限定在8月31日太刻板,如果要改,可以适当放宽政策,比如延期一个月。”李女士说。
“其实不管入学时间如何调整,都会有人对入学的时间有看法。8月31日前入学实施了已经很多年,现在有了松动是好事,但截止到什么时候,确实是众口难调。”市民刘先生认为,入学时间可在现有基础上适当放宽,但“动作”不宜过大。
“早入学对孩子以后升学求职都有年龄优势的,理想状态是放宽到12月31日。”家长王女士说,“这样一来,同年出生的孩子都在同年上学,一个班里都是同龄人,比较好沟通。”
老师看法:不支持调整 “抢跑”心理是在拔苗助长
与家长看法不一的情况不同的是,很多在教育一线的教师大都不支持提前小学入学年龄。
在一线教学多年的李老师表示,以前,孩子都是7岁上学,相比而言,如今的孩子6岁上一年级,已经提早了整整一年了。“我带过不少一年级,个人感受是:同一个班里,相差几个月大的孩子,在知识的接受程度、能力方面,有一定差距。比如同年8月底出生的的孩子,比起1、2月的孩子,普遍有差距。有的孩子年龄小,接受能力差,学习跟不上,对个人自信心是个很大的打击。对这些孩子,老师不得不单独辅导、开小灶。”
老师们普遍认为,将入读时间再往前推,孩子的生理、心理条件都还没有准备好。“现在的孩子都是满6周岁入学,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一般情况下稍微大点的孩子在认知能力、自理能力方面都要强一些。一年级的系统化学习,对于不满6周岁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难完成,无论是从握笔、专注力、模仿力、理解力等方面考虑,实在不适合再提前入读年龄”。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光礼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人的天赋、心智成熟时间各不一样。什么时间入学并不能决定孩子未来的成长成功。“如果不理解教育规律,只人为拔苗助长,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好处。”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由地方来决定孩子入学时间甚至将来可以考虑交由学校来决定入学时间,这种不‘一刀切\’的做法,更符合教育规律。”他还补充道,要改变家长“抢跑”心理,关键还在于对家长的宣传和引导。家长要多一点理性,不要把早一天晚一天上学等同于是否“输在起跑线”上,要理解孩子的自身成长规律。
“大班额”“二孩”双重压力 山东恐无余力接收低龄儿童
一位教育方面的专家认为,孩子入学年龄的调整不能“一刀切”,短时间内放宽入学年龄不现实,因为前期需要做大量的调研工作。“每个省、市、区、学区的情况都不一样,学校的学位数量基本上是固定的,但是各地的适龄儿童数量不一样,一旦放宽了入学年龄,学生的数量可能就会增加很多,对学校来说压力就会很大。”根据当地教育承载力做灵活调整应该是比较稳妥的办法。
山东是否会对之前的政策做相应调整呢?山东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张琳表示,目前还未接到正式文件。不过,就算接到正式文件,这件事也需要仔细调查研究,毕竟受到很多条件制约,“不可能一蹴而就”。
张琳表示,这几年的确有声音希望降低入学年龄标准,但从当前各地学位情况来看,恐怕短时间内很难实现。“现在全省17市情况不同,有的市学位相对宽裕,但绝大多数市比较紧张。”如果将来年龄限制放宽,也会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而定。
张琳表示,现在全省城镇普通中小学消除“大班额”任务尚未完成,加上二孩政策放开,基础教育压力比较大。“各地已在努力通过改扩建学校、新建学校来增加学位,如果再放开小学入学年龄限制,恐怕短时间难以承受。”张琳认为,小学入学年龄限制的放开需要过程,应在各方面条件达到的情况下“水到渠成”。
张琳说,如果一个孩子异常聪明,在适龄入学后跟普通学生一起按部就班学习觉得“吃不饱”,可以通过申请跳级的办法来解决。“2016年11月28日出台的《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已明确规定,德智体全面发展,学业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可申请在本学段内跳级。”
网来网去
@小才:我们那时候是七岁才能上学,然而现在身边的好多同事五岁就上学了,为人处事上确实比我们强。几岁上学应该由家长和孩子来定,有的孩子适合五岁上,也有的适合八岁,没必要非得按照死规定。
@任国学:关于孩子上学读书的年龄,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我认为七周岁上学比较合适,这个年龄的孩子接受能力强,学习上不用家长操心。用老百姓的话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较懂事儿了。
@king:这都是由于学龄儿童人数太多,而限制的条件。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同,小则5岁上学,大则7岁上学,这都符合常理。关键在于学校的容纳能力,学校的位置划定等方面要做出调整。
@林夕回玫:我8月22日生的,以前少几天都不让读,导致现在比班上好多同学都大。
@就爱吃胡萝卜:其实我并不觉得早上学好,尤其是男孩子。像我家孩子年纪到了我也是给推迟了一年。因为性格沉不住,虽然知识累积是到了,但是在遵规静心专注以及理解力上还是稚嫩,并且很好动,我怕这样的性格一下上小学会被打击导致厌学,所以选择读学前班。明显看到今年与去年相比懂事了很多,我想现在再读小学更合适一点。
@zidanettt:我觉得可以这样修改,9月1日之前的孩子准许入学,九月1日到当年12月31日的孩子,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试读一年,决定是否留级。
新闻推荐
3月,是高校毕业季的重要节点,大部分毕业生的择业都将在这段时间尘埃落定。同往年相比,尽管今年的毕业生人数又创新高,较去年多出30万人,但很多人预想中的焦虑、烦躁、迷茫等求职情绪却并未在毕业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