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江
不久前,在家乡江苏泰兴公安局的审讯室里,29岁的宋成一口气交代了当年杀害一位无辜女性的经过。14年前,泰兴最好的高中泰兴中学的优等生宋成,因没钱上网而抢劫,被发现后,残忍地捅了对方74刀。谈及自己的杀人动机,宋成冷静地说:“让她闭嘴,我怕我爸知道”。该案在小城轰动一时。
(4月12日《中国青年报》)
对少年宋成来说,父爱是上进的动力,也是沉重的枷锁。父亲包办了少年学习和生活的全部,甚至成年后选专业、找工作、结婚生子等都是被安排好的。父亲是正派人,特好面子,不容许他犯错,少年也是这么做的,很出色、很优秀,最大的恐惧就是让父亲失望,哪怕再不情愿也要按父亲的意思去做。
这种父爱貌似无私、厚重、深沉,实则已扭曲变异、违背规律。在父亲眼里,少年就该始终按设计好的“正确路径”前进,不能有瑕疵,也不能有异议。但孩子不是上了发条的机器,也不是父母的玩偶或私产,成长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难免会犯错,这再正常不过了。从自然和天性上讲,孩子的成长过程注定会存在叛逆现象,青春年少本就是叛逆的代名词。
任何孩子的成长过程都无可替代、无法包办,也没有固定不变的路线,父母别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有时候,所谓“一切都为孩子好”,只不过是某些父母树立权威、满足虚荣的自私借口而已,或者把自己当年不能实现的人生理想强加于孩子。
现实中,虽然绝大多数家长不会像新闻中的父亲那样极端,但类似包办孩子一切、剥夺孩子成长权的问题却不同程度地存在,一言不合孩子离家出走的现象屡屡见诸报端,和父母闹矛盾而跳楼自杀者也不罕见。早在1919年,鲁迅先生就提出“我们怎样做父亲”的命题,今日之父母也应躬身自省。
新闻推荐
市民租用共享汽车 4月11日,本报报道了市民小田因租车发生交通事故而产生的一系列麻烦事。随着越来越多的市民使用共享汽车,后续服务、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昨日,记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