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公交车,邻座的大妈手里拽着小推车,坐在门口的位置妨碍了他人走路,想换去靠窗户的单座那里。可是,那个位置已经有个小男孩坐了,大妈支支吾吾地说了半天。后来,小男孩的母亲听到了,爽快地答应了。可是,小男孩却皱起眉头,一脸不开心的拒绝,对不起,我不愿意和奶奶换座,我坐在这里很好,为什么要换呢?大妈觉得很不好意思,有点尴尬地说,没关系,不换算了。那位母亲赶忙道歉,说男孩正值叛逆期,喜欢特立独行。最后经过协商,男孩负责帮大妈扶着推车,座还是没有换成。
由此事,我也想到一个问题,究竟该如何去爱老人?只要他们提出要求,就无条件的满足吗?还是依照孔子所云:色即是孝,观察老人表情,揣摩想法,就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做好,这就是爱他们吗?
婆婆的事,告诉我这样做,未必有好的效果。公公去世后,我们三个子女,各尽孝道,牺牲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想着法哄婆婆高兴,一心巴望她能早日走出丧夫之苦。于是,采取了转移注意力法,买来几百元的十字绣品,让婆婆消磨时间,填补生活上的空白;又花了几千元买了只加菲猫,让它陪着婆婆玩耍、逗乐;还专门请了长假在家,开车带着婆婆去外面转悠,春来挖野菜,夏天去泡温泉,秋天去采摘园,冬天去老家猫冬见亲戚;全家人把心思都放在婆婆身上,为了讨她欢心,又特意学习了面食,做她爱吃的馒头、花卷、烙饼,总之她只要发话了,想吃什么,就尽力满足她。邻居们都说,婆婆是掉进了福窝里,她却勾起了伤心事,说这叫什么福,连个伴都没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都觉得不好,还要闹情绪,大家心里对婆婆多少都有想法,尤其是她闹着寻死觅活还要吃药自杀,觉得她有点不近人情,渐渐都有点寒心,去婆婆家的次数也不那么频繁了。
大家决定采取冷对待,沉默是金,应对婆婆的多变。谁知,过了一段日子,婆婆竟一点点恢复了常态,她和邻居们聊天,打扑克,看电视,跳广场舞……我们奇怪她的变化,邻居王大妈说,我们不懂她的心。心病还得心药医,心里的坎只有婆婆自己能迈过去,她和邻居们在一起相处,看到和自己处境相同的人,同病相怜,互相安慰,心结也慢慢解开了。周围人夸婆婆儿女孝顺,关心她,她觉得很幸福,很温暖,慢慢地改变了。时间是治疗痛苦的最佳良药,婆婆终于挨过了最难的日子。
爱老人,孝顺他们,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怎么去爱,才是对他们好呢?小男孩的话给我很多启发,最好的爱是陪伴,但最好的陪伴未必是寸步不离,悉心呵护。不远不近地守望他们,甚至偶尔来一次拒绝,也未尝不可。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世成报道)为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经营工作,努力为今年后几个月生产经营工作夯实基础,攀煤公司太平矿本着效益优先的原则,深化工资分配改革,健全产量进米奖励机制,充分调动一线干群积极性,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