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报名入学,得凌晨三四点起床去排队,要不就得寻找“外援”紧盯电脑“秒抢”,稍有疏忽就可能面临一场空。近日,老年大学入学难、老年教育形式少质量低等现象进入媒体视野,引发广泛讨论。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那么,到哪儿学?老年教育和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一样,都属于“终身学习”的概念范畴,都应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继续教育既是老年人的需求,也是他们的权利。为了消除社会对老年教育的偏见,欧洲出现的第一所老年大学被命名为“第三年龄大学”。
发展老年教育,满足“第三年龄”的求知欲,其价值和意义不仅存在于宏观视野。在现实语境中,注重老年教育,补齐这一群体的知识短板,也具有强烈的紧迫性。浏览媒体报道不难发现,在不少传销、金融诈骗案件中,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都被列为“一级猎物”。犯罪分子看中的正是这一群体大多与社会脱节,对各种诈骗“套路”缺少认识和防备的弱点。一些老年人的精神空虚之痛也多被打着保健品销售等旗号的骗子利用。
给老年人一个葱郁的精神家园,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国务院办公厅去年10月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更是给老年群体吃下了一颗定心丸。现在要做的是加快政策措施落地的步伐,起码要跟上老年人需求增长的速度。
扩大老年教育的总体供给,体制掣肘、资金匮乏、师资紧张等是绕不过去的难题。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政府应该搭起架子、兜住底子,尽可能使社会文化资源多向老年人倾斜一些。作为教育系统的神经末梢,相关部门尤其是基层社区应敏锐感知需求水温的变化,灵活开展并扶持多个自学习组织,让小环境自成气候。当然,公共决策部门也应“开门办教育”,主动引入更多社会资本与社会力量,共同做大老年教育这一产业蛋糕,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丰富和优质的精神选择。
新闻推荐
□程云芬七月,是一个很长的名词。当我从心里将这个词语缓缓呼出,仿佛用尽半辈子体内的洪荒之力。因着七月里发生的不如意,我听了朋友的建议,去了徽州第一村——呈坎。很显然,我是奔着呈坎的最佳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