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工未走,外包人员又来
■关育兵临时工似乎是个替罪羊。在以往发生的诸多冲突中,涉事人员是“临时工”是很多单位的措词。是否果真是临时工不得而知,但声称其为临时工是有好处的。既然是临时工,其素质就难有保证,言外之意是在编职工都是高素质的,是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的。这样,保留了单位的形象,还能减轻受到的处罚。但,临时工果真能成为遮羞布吗?
现在,临时工这只替罪羊还未完全消失,一只新的替罪羊又出现了——外包人员。与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不同,景区要说是临时工,恐怕自己也会觉得不好意思。但说外包,似乎就合情合法合理了。“临时工、外包人员......汉语词汇量真大。”有网友如此评价。
是否外包人员,姑且不去追究。即便真的是外包人员,景区就没有责任了吗?游客进的是景区,享受的是景区的风光和服务,至于某一项目是否外包,至于工作人员是否外包人员,对于游客来说,并不重要,他也无法识别。因此,无论是否外包,景区都必须保证游客享受到良好的服务。更进一步来说,只要是景区中的服务项目,哪怕是外包,景区也都是享受到了其中的收益的。有权益就有责任,景区就必须履行监管职责,确保其服务质量。
“游客被打”暴露出什么?
■苑广阔如果不是因为游客被打伤,惊动了当地警方和旅游主管部门,而且事件被曝光以后还成为了一起公共舆论事件,那么涉事景区是不会承认景区内的拍照点并非是景区自己在经营,而是外包给了社会人员的。
景区把类似为游客拍照的业务外包给社会企业或人员,自己只负责收固定的承包费,也落得一个清闲;而社会上的公司或人员通过承包景区拍照的业务赚了钱;部分有拍照需要的游客也享受到了这样的服务,本来是一件多方共赢,皆大欢喜的事情,为什么最后会发生游客被打事件呢?说到底还是一个管理的问题。
有过类似遭遇的游客都知道,很多景区的拍照点为了让游客拍照,手段上可谓是威逼利诱,无所不用其极。问题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现在绝大多数游客即便不带专业的相机,也可以用手机进行拍照,所以对这项服务的需求并不是很高。而一些拍照点迫于承包费的压力以及赚钱的冲动,就会采用一些过激的手段迫使游客接受他们的拍照服务。
通过这件事,也给旅游主管部门提了一个醒,那就是目前普遍存在于全国各地景区的拍照外包业务,是不是应该给予必要的整顿和规范了?
(陈曦整理)
新闻推荐
七夕夜,刘莓接到“男朋友”的电话称需要转账汇款,并要求删掉通话记录。正当刘莓四处借钱筹钱准备转账时,她家的房门被敲响。门外传来反复劝导的声音,并提醒她正在通话的可能是骗子。这时,刘莓称正与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