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晒步数、练出马甲线和二头肌……越来越多人热衷于运动健身,有的为了好身材,有的为了健康的体魄。运动是好事,然而,不一定所有运动都适合你。每个人适合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频率也有所不同。专家表示,运动不当,轻则可能导致身体损伤,严重的或可引发猝死,不容忽视。因此,在运动前,建议到正规医院做心肺运动测试,开个运动处方,为运动提供专业健康指导。
运动不当可能损伤身体
“运动是一种很好的健康生活方式,不过,运动不当,也会为身体带来损伤。”专家指出,运动主要有三大类型:有氧耐力性运动、抗阻力性力量运动、伸展柔韧性运动,以最常见的跑步、游泳、瑜伽、器械锻炼为例:
●跑步。长期用不正确的姿势、运动过量,可能导致关节损伤;如果空腹跑,还可能导致体内能量消耗过快,引起头晕、无力、恶心甚至昏迷等低血糖反应;如果进食后跑,可能引起恶心、腹痛甚至呕吐等症状。
●游泳。在公共泳场游泳,可能会被传染脚气、红眼病及其他传染性疾病;耳朵进水,容易导致中耳炎;水里浸泡太久容易引发关节炎;过度游泳可能拉伤肌肉。
●瑜伽。瑜伽练习不当、追求高难度、强度过大,可能导致肌肉韧带拉伤、半月板损伤、关节炎症、神经痛等常见的“瑜伽病”。
●器械锻炼。器械锻炼通常是单一的肌群训练而非整体协调训练,不适合想要训练身体活力的人。姿势不正确加上阻力过重,同样会不自觉导致运动伤害,如不少人练习蹲举导致腰膝受伤。
经常加班、熬夜的人运动须谨慎
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肌肉、改善体形,对心血管还有诸多好处。
专家表示,运动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形态、机能和调节能力,提高心力储备,改善血管功能和血液状况,改善微循环,起到降压、降糖、降脂、减肥等功效,提高工作能力。但运动不当也可能对心血管带来致命打击。例如在连续加班、熬夜、情绪紧张激动等情况下剧烈运动,或者超出身体能力范围内的运动,极易发生心脏缺血缺氧进而引发心脏性猝死。因此,一定要充分了解自身身体的情况和承受能力再运动,以防意外。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运动过程出现胸闷气短、心悸胸痛、精神不振、嗜睡、疲乏无力、头晕等症状,一定要及时终止运动,最好到医院进行检查,避免进一步损伤。
要安全运动,须运动前充分评估心肺能力
如何才能更安全地运动?专家建议,所有人最好在运动前充分评估心肺能力,了解自己的体能状态和心肺功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才能避免极端情况的出现。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等疾病的人群,更要充分评估基础疾病再进行运动。
■小贴士
安全的运动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选择运动强度低于自身无氧阈值的运动。通过心肺运动测试可以得知自己的无氧阈值,无氧阈值以下的运动是安全的,超过无氧阈值,容易发生乳酸性酸中毒,引起心肌缺氧,严重可诱发心律失常,导致心源性猝死。
二、确保运动心率低于靶心率。靶心率=(220-年龄)×(70%~85%),例如20岁的靶心率为140~170次/分钟。
三、运动前要保证充分休息、适量进食,避免低血糖运动。避免因机体疲劳导致损伤,因心肌疲劳无法供血供氧。
四、及时补充运动中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防止因体液稳态失衡导致心律失常等现象。 综合
新闻推荐
本报台儿庄讯近日,台儿庄区法律援助中心出台一系列举措,切实维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台儿庄区法律援助中心充分利用服务窗口资源优势,建立“绿色通道”,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留守儿童一律提供法律援助...